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科教时评:“论文至上”的泡沫该挤了
钱夙伟
//www.workercn.cn2015-07-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论文之累(李法明 画)

  一项对159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2.2%的受访者指出现在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象严重,69.1%的受访者认为职称评审中对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不合理,66.4%的受访者呼吁改变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状,让职称评审回归职业本质。(7月6日《中国青年报》)

  “唯论文化”被诟病由来已久。书教得再好,只要没有论文,大学老师难评副教授、教授;手术做得好的医生不一定职称高,职称高的医生手术未必做得好,医生们自己都说,看病最好是找副主任医师。诸如此类的怪象折射出的正是“唯论文化”的不合理。

  “唯论文化”其实早就该摒弃了。去年以96岁高龄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的程开甲,这位曾主持我国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称作“核司令”的物理学家,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为零。而就是这位论文数量为零的物理学家,参与缔造的一个核试验基地,成为我国核事业人才的摇篮之一,先后走出了10位院士、几十位技术将军,获得2000多项科技成果奖,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显然,程开甲的论文,都是书写在了中国核研试的阵地上。

  与“核司令”长达20多年“论文为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学者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发表量近年来呈现激增趋势,我国的科研论文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光鲜数字背后的一个严峻现实是,“优秀的论文凤毛麟角”,“国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90%以上可以在实验室和实际操作中重复再现,国内论文重复实验成功率不到5%。”。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

  质量与数量如此巨大反差,论文含金量如此之低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唯论文化”指挥棒下,论文只是为了职称,只要作为获奖和晋升垫脚石的目的一达到,“成果”有无实际价值,已无关紧要。因此,“科技泡沫”就不可避免。虽然以中国的国力,近年来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增加,但再多的投入,如果用于制造“科技泡沫”,除了自欺欺人,只会助长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浮夸之风。

  显然,只有如“核司令”那样,以使命和责任引领,才有可能耐住寂寞、潜心学术,看淡论文的数量,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当然,现实利益面前,没有几个人能有“核司令”的境界,而仅靠个人自律难以挤掉庞大论文市场的泡沫,摒弃“唯论文化”,更需要的是完善的政策体系引导和加大监督力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