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5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二次大督查。同时,审计署对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督查和审计中发现,个别地方以虚假文件或弄虚作假方式获取中央专项资金,甚至与企业串通骗取中央补助资金。(见8月2日《京华时报》)
尽管这次督查和审计发现骗取中央资金是个别现象,但从以往情况来看绝非“个别”,比如审计署披露,2014年高达12.6亿元专项资金遭骗取。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主要是某些企业和个人骗取中央资金,而这次发现是个别地方政府骗取中央资金,或者串通企业骗取中央资金。
无疑,地方政府骗取中央资金的性质更为恶劣。按理说,地方政府应该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然而个别地方政府自己却变成了“骗子”,既破坏了财经纪律,也损害了自身形象。因此,理应从严从重惩处骗钱者。
中央资金来自全体纳税人,无论是被骗取还是被挪用,作为纳税人,自然很痛心很不满。笔者以为,要想不让中央资金沦为“唐僧肉”,首先要详细公开审计发现的问题。比如个别地方是指哪些地方政府,涉及的企业有哪些,骗取多少资金,以及骗取的资金流向何处,这些信息都应该公开。
很显然,我们没有必要遮蔽骗钱者的名字和相关信息,只有公开通报相关信息,才能对骗钱者更有惩戒效果,对其他地方政府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尤其是,公众很想知道,地方政府骗取多少中央资金,具体用在何处——流进个人口袋还是用于公务支出?
其次,应该严惩相关责任人。既然个别地方以虚假文件或弄虚作假方式获取中央专项资金,显然是一种政府行为,那么,既要追究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也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同时,中央资金被骗取,还要追究资金审批者、监督者失职的责任。
其三,要反思中央资金频频被骗的深层原因。无论是地方政府骗取资金还是企业、个人骗取资金,都暴露出中央专项资金、中央补助资金缺乏严格周密的审批、监督体系。骗取中央专项资金,不是骗术多高明,而是审批者没有严格把关。
虽然我国有相关制度规范中央专项资金使用,如《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中央各种补助资金也有各自管理办法,如《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但不难发现,相关制度呈碎片化,不利于监管监督,容易出问题。
中央资金被骗取,说明这一公共资金已经成为很多人、很多单位眼中的“唐僧肉”,唯有严厉惩罚违法违规者,及时完善相关办法及法律,才能防止中央资金在某些地方“变味”,才能真正用到该用的地方。
中国青年报:地方债或可致楼市调控功亏一篑 2010-06-04 |
睡会该怪谁? 2013-06-05 |
高 路:部长很生气,后果是否很严重有待观察 2013-10-15 |
李甘林:通报案件不妨更多些指名道姓 2014-02-18 |
骗低保入刑,捍卫社会公义 2014-04-23 |
陈 健:审计通报为啥不“指名道姓” 2014-06-18 |
新京报:行业协会敛财也当追究问责 2014-06-27 |
中工时评:喜观工会送温暖形式多样化 2014-12-24 |
光明网:网络互动、发声切勿陷入“暴民狂欢” 2015-01-22 |
话题圆桌:裁撤驻京办只是打击腐败的一小步 2010-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