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芬芳。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华。——《绒花》”
2017岁尾,电影《芳华》火了,很多人被戳中了泪点。女孩子为此哭花了妆,老奶奶躲在厕所痛哭失声。这部以上世纪70年代军区文工团为背景的电影,跨越了时代,触动了人心。伴随着电影插曲《绒花》,影片早已散场,观众却不愿离去,带着回味与沉思。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这种现象并不多见。或许,所有能打动人的电影都有其共性,便是震撼心灵且饶有余味。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这部电影的讨论如同一个舆论场,在不同的媒体、个人公众号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尽管角度各异,褒贬不一。但一部影片能够引发如此多的讨论,也不失为一种成功。至少,在聚焦票房与流量的当下,大家还能饶有兴趣地讨论一部电影所带给人的某种情怀。不仅如此,大家讨论的内容也十分宽泛,不只停留在电影技术的层面,其中还包括对战争、人性、阶层、善恶等更为深刻的思考。但无论讨论的维度与深度如何,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
人们之所以有触动,首先源自真实。这部改编电影的小说作者严歌苓就公开坦言,这是自己最为诚实的一部作品。电影里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的鲜活,个性又似曾相识。刘峰的善良、何小萍的平凡,林丁丁的功利、政委的虚伪……每个年龄段的观众,每个作为个体的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心理情感的投射。比如,影片虽然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但在文工团解散时,当送别的歌声响起,是否勾起了每个人对学生时代青春散场时的追忆?再如,影片中有一段较为血腥的战争场面,有些人觉得与之前鲜亮的青春相比,战争显得太过惨烈。可是,这才是真实的战争啊。这里没有神化了的英雄塑造,更没有手撕鬼子式的脱离逻辑,只有战争下鲜活生命猝不及防的消逝。病榻上,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在临死前和护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有对象了没?”这样一句符合年龄却倍感痛心的问答,才是最真实的情感流露,直教人泪洒心尖。
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冯小刚对自己青春的致敬。甚至还将近几年热映的青春类型片生拉硬拽地拿来对比。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这部电影所包含的意蕴远远不止于青春的主题。更何况,谁的青葱岁月不是刻骨铭心呢?青春不只是某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更是每个人最特殊的人生阶段,既美好也苦涩,五味杂陈。并且,青春最大的遗憾,就在于你永远也回不去了。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才会发现,青春真的是一个人拥有过的最美好的东西。所以,芳华如何不动人?
回到电影本身,在庞杂的历史背景与复杂的人物冲突之下,影片的叙述却是十分平淡而克制的。尤其是几处点睛之笔,可谓平淡中见惊奇。如,得了战争后遗症的何小萍重返曾经抛弃了自己的文工团看演出,虽然她已经谁都不记得了,但当熟悉的音乐响起,小萍走出剧场,在洒满月光的操场上翩翩起舞,虽然没有观众更无掌声,但曾经的初心和熟练的舞步,让人深深为何小萍的命运感叹,此时的小萍最美,却无处话凄凉。在影片的结尾,战争致残的刘峰与何小萍再次重逢,两人看似简短而平淡的对话,却意味深长。如同电影的旁白所说,“不由得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电影的魅力到底在哪?也许就是透过电影之眼在洞察世界的过程中,带着冷静的、真实的陈述,其中有美好、悲伤抑或残酷,但你能在一个又一个迥异的故事里,领略人性的丰富面貌,尤其是其中散放着异彩的可贵光芒,那种体味用语言概括不全,而不同的人或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尽相同的感悟。
或许,好的电影便是这样意蕴悠长,余味留香。道不尽,是芳华。
戏曲批评需要“体系”建构 2015-04-10 |
国 平:习近平“亲民外交”拉近中外民众“... 2015-04-27 |
陈玉聃:在多元的世界阅读多元的经典 2015-11-20 |
按自己的节奏打出一副好局 2015-12-30 |
爱与敬融合是爱情的高境界 2016-03-15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7-07-05 |
对汉语诗性言说的回归 2017-07-10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17-08-14 |
《见字如面2》 没必要把小菜当文化正餐吃 2017-09-15 |
作为博物学家的李时珍 2017-09-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