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打造技能人才须补制度短板
韩睿
//www.workercn.cn2015-07-02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歧视,制约中国成为制造强国。职业教育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地位和待遇?今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应询表示,将降低招考公务员的学历门槛,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积分落户挂钩,提高技能人才收入,让蓝领工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6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应该说,这是一次看似平常却极其重要的会议,第一,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立会关注询问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具有导向作用与标杆意义;第二,由刘延东副总理带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工信部部长苗圩、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分别应询,不仅反映了职能部门的施政方略,并发出清晰的信息与信号,这就是,振兴职业教育,引领中国创造,蓝领是砥柱中流。

  比如,针对职业教育“短腿”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将尽可能扶持一批高质量的中高职院校,改变职业教育偏小这个不合理的结构。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目前正在编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并将对制造业人才的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建设信息发布平台。而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让蓝领工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的表述,毫无疑问,醍醐灌顶,令人振奋。

  不容否认,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受到“歧视”,选人用人制度和待遇政策,不仅在观念上,也在就业、晋升等现实门槛上,存在政策障碍,无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落户政策等,都主要以学历而不是技能为主。鉴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建议,要破除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尽快修改唯学历要求的政策文件。

  在没有或缺乏其它成才渠道的情况下,唯学历是用当然可以作为一种办法,毕竟,高等教育是主流,有学历也有能力的人很多。但久而久之,这种选拔就成了剃头挑子,不科学更不公平,而忽视乃至歧视职业教育,无疑是让这种现状得以存在并长期维持的结果。说到底,这是一种制度短板与缺陷,更是一种观念傲慢与偏见。20多年的市场经济之所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活力,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实操为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样,市场竞争是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换种说法,如果说中国创造离不开科研人员,那么中国制造就离不开蓝领工人,而且专业技能往往更能成就发明创造,让中国创造落地成中国制造,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器。可见,打掉壁垒,畅通渠道,让蓝领工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是强国之路的不二选项。

  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家重视并加强职业教育,重视技能人才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总工会领风气之先,去年更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努力打造让技能工人脱颖而出的平台,于今年1月9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深入开展劳动竞赛,积极推进“名师带徒”,创新技能培养方式,加大职工技能助推力度,强化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荣誉激励等方式,打造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有国家政策引导,有行业组织策应,有相关手段激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方兴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中,蓝领工人当仁不让,砥柱中流,必有大作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