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让工人突破被忽视的匿名状态,成为生动的主体。这不只是一部片子的使命,更是社会的责任。
《我的诗篇》,谁的?工人的。
不怎么懂诗的笔者,竟被来自矿井下、流水线上、制衣厂间、爆破作业里的诗歌深深吸引。在这部斩获多个重磅奖项的纪录片中,每一句用生命抒发的诗意与每一帧暗合意象的画面,都把笔者牢牢钉在座椅上。即便放映结束,也需要一段时间去平缓或压抑或汹涌的情绪。也许,这正是诗歌的魅力、工人的力量以及时代的困惑。
导演敏锐地将6位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工人创作,通过影像故事在幽暗处现身,宛如孤独的演奏汇成宏大的交响乐,展示全球化时代产业链“底座”不容小觑的才华。这些粗朴的表达,迥异于那些在咖啡馆里精雕细琢、故作深沉的诗作,却更具经验的厚度与直指人心的震撼。诚如思想家巴赫金所说:“那种轻视生活而自己也为生活所轻视的灵感,不是灵感而是迷狂”,即便它们被自嘲为“遗弃的骨头”,但正是注入了讨薪、黑砖窑、瓦斯爆炸、断指与死亡的“现实之钙”,比起小清新追捧的“鲜肉营养”,更有思考的价值。
工厂总给人灰暗冰冷、危险喧嚣的感觉,流水线上总是厂规严明、时间无情,然而“工厂是有心跳的”,流水线上也有青春和梦想。工人诗歌恰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这个年代许多人不曾触摸的“社会暗门”。20岁左右的年轻人离开乡土去城市讨生活,有的阳光四射,有的卑微窘迫,却都把青春倾注在某个产品,最后摆进世界各地的货架;把梦想寄托在城市的繁华,却跌宕于世情百态,多数“消隐在无人注意的光线间”。他们写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而是抒发对工厂的眷恋和对工业的批判,分享追梦的欢乐和压力的苦恼,反思身份的焦虑和命运的抗争。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这部纪录片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工人从被代言的境遇中站出来。在叉车工乌鸟鸟的视野里,天空是座造雪厂,“机械的流水线天使,昼夜站在噪音和白炽灯光中,麻木地制造着美丽的雪花”;在手机生产工人许立志眼里,打工者是“流水线上的兵马俑”,“只一响铃工夫,悉数回到秦朝”;在爆破工陈年喜的期待中,想让儿子“绕过书本看看人间,又怕你真的看清”;在煤矿工老井的笔下,经历过650米深的地心暗黑,才有“痛饮阳光”的渴望……这些流动的命运低头写下的“诗经”,安顿了生命中理性无法言说的东西。透过这些诗歌,我们也看到了工人的生存问题、人性问题,窥见到一个转型社会的“时代背板”,感受着流动时代“不能承受之重”。
哲学家本雅明曾说,纪念无名者比纪念名人更困难,历史的建构是献给无名者的记忆。谈到“中国制造”,我们记住了任正非、郭台铭、李书福、董明珠等,很多时候,却让流水线上的个体创造者简化为一个群体,无名无姓。也许,这部纪录片就是导演想“献给无名者的记忆”,让工人突破被忽视的匿名状态,成为生动的主体。这不只是一部片子的使命,更是社会的责任。欣赏工人诗歌,需要像琴师伯牙、樵夫钟子期一般的知音之遇,在高山流水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城乡之别;聆听工人诉求,需要“社会的朗诵”,在阳光普照中挥洒发展成果的共享。
长江日报:轮胎特保案是摩擦不是战争 2009-09-15 |
长江日报:轮胎特保案是摩擦不是战争 2009-09-15 |
新民晚报:矿难背后是财富伦理失范 2010-01-01 |
以死画线,情何以堪 2012-05-17 |
洪信良:跪下讨薪,权利为何站不直 2013-01-14 |
李 清:北京户口买卖火爆呼唤改革提速 2013-09-04 |
呼唤公正与公平 2014-03-14 |
赵 勇:工人诗歌:用最高级语言发出的底层... 2015-02-10 |
张 恒:工人作家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2015-05-29 |
姜 赟:工人“诗经”呼唤社会“朗诵” 2015-12-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