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食药监管常态不能牛栏关猫
周兴旺
//www.workercn.cn2015-06-01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

  药品安全,关乎性命,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

  没有人能够否认的是,我国以全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做到了把饭碗端在了自己手里,保障了粮食与食品的基本供应。这是一项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值得国人为之自豪。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的底线屡被突破,国人对食品安全很不放心,国家食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概而言之,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短板,如果餐桌的安全都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那就谈不上全面小康,更谈不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所以,只有对食品安全形势做非常清醒的估计,才能站在战略高度看待治理食品安全乱象的极端重要性。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抓食品安全没有什么捷径,也没有什么葵花宝典之类的秘籍,要想让中国人吃得安全,就必须严字当头,将从农田到餐桌的所有环节一个不落的抓紧抓好,这其中不能有漏项,更不能有脱节,只有以一丝不苟、环环相扣的形式严丝合缝地全程监管,才能打赢国人餐桌上的安全战争。

  过去,我们的工作满足于“吃得饱”的目标,对于“吃得放心”重视得不够,造成监管是粗线条和低标准的态势,往往只有出了严重问题的时候,有关部门才不得不应急性的抓一下,完事后一切又恢复了不紧不慢的常态。诸多基础性工作既没有人去规划,更没有人去执行。这种“牛栏里关猫”式的监管方式,就必然造成“不出问题是非常态、出问题才是常态”的窘境。

  习近平总书记对食药安全提出了史上四个“最严”的论断,可谓切中肯綮,直指要害,这说明只有严字当头,才能建立中国食品安全的新常态,才有可能取得扭转食药安全颓势这场决战的根本性胜利。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历程,无一不是靠严谨的标准和严格的监管。在建立食药安全新常态的过程中,当下切忌步入两大误区,一是怕繁琐而放弃对细节的管理,二是讲面子而不敢对低标准的行为施加惩罚。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范围最大的监管面,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不能因为畏惧困难而退避三舍,否则就会一溃千里。在执法的过程中,未来大量的案例很可能是属于预发性的,甚至高抬贵手就能过关的,在这个时候最考验执法者的刚性度,如果沿袭过去“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的套路,那么执法的权威就会受损,标准的严肃性也将随之荡然无存。

  严是爱,宽是害。这在抓安全体系建设中堪称一条铁律。在执法监管的过程中,所有的执法人员都应当是“黑面包公”,在这支干部队伍里,不应当有“老好人”的生存空间。在安全标准的制定上,千万不要再搞“地方特色”、“吃不死就行”,而要借鉴以FDA为代表的国际标准,并争取超越国际平均标准线,推出世界一流的中国监管标准,让中国的食品药品成为全世界放心产品的代名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