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菜篮子”、“米袋子”与“药匣子”是民生大事,“舌尖安全”半点不能轻忽。日前,深圳召开食药安全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大市场、大监管、大标准、大质量”为依托,注重专业监管与社会共治、依法治理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全面提升食药安全治理能力,切实保障民众饮食用药安全。
标准决定质量,标准先行,是打赢食药安全“保卫战”的根本保障。深圳把提高产品标准、确保质量安全看成是食药行业的“生命线”。早在2005年,深圳就开始推动制订豆制品行业标准,使豆腐生产“有章可循”。去年,“黑豆腐”在市场上“重出江湖”,深圳及时出台《深圳市豆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若干规定(修订草案)》,进一步完善豆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规范送货单、预包装与标识制度,健全可追溯机制,通过打造豆制品行业“深圳标准”,让“深圳豆腐”真正成为民众餐桌上的放心菜。全面覆盖的“大标准”与精确制定的“高标准”先行引领,食药行业才不会迷失方向,质量安全才有保障。因此,有针对性地对食药行业生产标准“查漏补缺”、“精益求精”,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食药安全的关键是源头管理,其次是过程控制,最后才是市场监管。因此,为了让民众远离“舌尖毒品”,就必须对食药来源刨根问底。去年,深圳提出要加快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与信用管理系统。今年,深圳将优先将生猪和“三品一标”食用农产品纳入追溯试点范围,建设婴幼儿配方食品、食用油和酒类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记录制度,加快形成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同时,力争对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全部药品制剂品种实施电子监管。食药安全追溯与信用管理常态化、机制化,通过“全面体检”给各类食品、药品贴上“身份标识”,质量好坏一目了然,从而实现“优胜劣汰”。
监管给力,食药安全的“蚁穴”才能被及时封堵。打击食药违法行为是一门技术活,往往需要“专业人士”操刀。为此,必须扭转食药监系统行政管理人员与技术支撑队伍的“倒挂”局势,避免出现简单粗暴的“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现象。发现问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跑在“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网友揭露”前面,就必须要有“千里眼”与“顺风耳”。也就是说,监管者首先得是“识货”的专门人才,食药违法侦查办案人员最好也要是专门的“食药警察”。倘若深圳能在完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与食品许可审查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监管与技术监督,并且先行一步设立“食药警察”,依法治理食药安全问题,那么“舌尖安全”将更加可期。
当然,仅靠监管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社会力量不能缺席。社会共治,离不开行业自律与群众监督。要积极引导培育食药行业社会组织发展壮大,通过行规行约实现食药企业的“自我约束”;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并探索引入“吹哨人”制度,让业界监督与群众监督真正活跃起来……标准先行、监管给力、多方配合,方能让“舌尖安全”变成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冯 鸣:社会共治,捍卫“舌尖安全” 2013-06-20 |
雷泓霈:“舌尖上的安全”要堵上标准落伍漏洞 2014-03-06 |
深圳特区报:以无私之心,做光明之事 2014-03-06 |
邓清波:舌尖上的安全要有反求诸己的勇气 2014-03-06 |
邓辉林:抓住老鼠,还要揪出坏猫 2014-03-07 |
“舌尖上的安全”呼唤最严监管 2014-03-21 |
安传香:以完善的法律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2014-05-14 |
盛人云:食品安全重罚还需严管 2014-06-24 |
“深加工” 2014-07-22 |
晴 川:“疯牛肉”何时不再疯狂? 2014-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