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落榜却考“状元”很正常
//www.workercn.cn2015-06-29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2015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是来自绵阳中学的高志华,语文123分,数学142分,英语142分,综合282分,总分689分。但清华和北大的招生老师介绍,该考生在此前的清华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连笔试都没过,这次却考出了689的高分。
有舆论就此调侃大学自主招生笔试,没有发现优秀人才——连高考“状元”都没有识别出来。
参加自主笔试不通过,高考却获得“状元”,这不是说大学的自主招生笔试,就不权威,而恰恰说明我国当前考试招生存在的问题。高考只是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共性评价,大学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还应有个性评价,一名学生可以在共性评价中表现优秀,但却不一定在个性评价中表现优异,而后者对一所大学招收符合本校的人才更有价值。最适合的方式是,大学可结合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决定是否录取,但在目前的高考招生中,大学的个性评价有限,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按照高考总分,填报志愿参加录取。学生填报志愿、投档到一所大学,符合招生条件,大学必须录取。
当下的社会舆论对高考“状元”总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最近,有机构再次发布高考状元职场调查报告,发现高考“状元”并非职场“状元”,引起社会议论纷纷。而其实,高考“状元”,本就只是一次考试的最高分获得者(获得第一也有偶然性),这只是考试分数上的优秀,而并不能说明他在考试之外的其他能力和素质,凭借这样的分数,他可以在国内进入名校,获得名校的文凭,但获得名校文凭,也只能反映其学习知识的能力,而并不能代表其创新、创造能力。我国对“状元”的关注,是唯分数论和学历论之下的畸形现象。
自主招生落榜却考“状元”很正常,这也说明了自主招生的存在价值,这项改革应当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编辑:周文
中青报:尽可能给失意的高考状元一个公平 2009-07-03 |
西安晚报:“高考状元”不断贬值说明什么 2009-09-20 |
西安晚报:“高考状元”不断贬值说明什么 2009-09-20 |
邓海建:自招如何对城乡学生“一碗水端平” 2011-01-14 |
秦淮川:录取可破格,理由得服众 2011-07-29 |
孟木二梓:自主招生沦为“小高考”违背初衷 2012-02-13 |
中青报:尽可能给失意的高考状元一个公平 2009-07-03 |
高校特招不是招特权 2014-06-10 |
北京晚报:关键是北大的教师怎么教 2009-11-19 |
北京晚报:关键是北大的教师怎么教 2009-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