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需要父母“常回家看看”
岳燕林
//www.workercn.cn2015-07-06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发生在贵州毕节的留守儿童服食农药死亡的悲剧,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留守儿童群体。
据调查,这4名花季少年家里有食物,低保卡上还有几千块钱,孩子不是因为贫困而走上绝路的。母亲弃家而去,父亲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已不在人世,亲情陪伴的欠缺才是导致这场悲剧的真凶。
这正是需要我们沉思的地方。这些年,虽然我们在关爱帮教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对于正处于人生受教育、长身体、塑造健康心理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最需要的,无疑还是来自父母的呵护和引导。《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披露的结果可以佐证:如果保证不了每3个月见父母一次,或者与父母的联系少于每月3-4次,留守儿童对生活的焦虑会陡然提升。
国际基础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一个母亲,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明白,任何一种监护方式对于孩子来说都无法与父母的亲情相提并论。贫穷不是骨肉分离的理由,钱或许可以少赚,日子或许真的可以清贫一些,但如果失去了与孩子亲情相伴的机会,那才是今生最大的遗憾。
留守儿童同样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不仅承载着家庭的梦想,还担当着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其父母“常回家看看”,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戮力同心、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
编辑:周文
志 灵:慰藉“空巢老人”,功夫在立法之外 2012-06-28 |
“常回家看看”入法您如何看 2013-07-02 |
豁达平和新年观 2014-01-24 |
刘建国:督促见面面临现实掣肘 2014-05-26 |
何勇海:一纸“督促令”难解“留守之痛” 2014-05-28 |
张 涨:家庭教育立法,重在服务而非惩戒 2014-06-04 |
打工路上:“督促令”难以弥补留守之痛 2014-06-26 |
打工路上:“督促令”难以弥补留守之痛 2014-06-26 |
汪代华:千里找妈妈期盼关爱“常回家” 2014-11-27 |
四川在线:坚决制止黄毒,多方面呵护我们的... 2009-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