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透明厨房,社会信任缺失下的“次优选择”
杨朝清
//www.workercn.cn2015-08-03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食客坐在饭店大厅里,就能从电视屏幕直播中,看到菜肴的制作过程,连大厨加了几勺盐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透明厨房。江苏南京市食药监局介绍,截至明年7月,南京市要在1680家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里打造这样的“透明厨房”。(8月2日《南京日报》)

  在一个人口众多、具有悠久农业社会传统的发展中大国,老百姓从来都不缺乏餐饮消费的热情。然而,在风险社会,食品安全事故的层出不穷,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安全焦虑。“透明厨房”试图通过加强信息透明的方式来防范安全风险、守卫食品安全,有着良善的初衷。

  从田间地头到摆上餐桌,食品安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一旦某个环节底线失守,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就会落空。不论是食用油,还是食材,抑或调味品,在利益的驱动下,在不良社会心态的裹挟下,一些餐饮从业者不惜铤而走险,游走在道德、人性和法律的危险地带。

  作为一种社会排斥手段,“厨房重地闲人免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餐饮行业的正常秩序,却也给厨房提供了藏污纳垢的生存空间。在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下,公众监督的缺失,让厨房处于一种脆弱的生存生态,经不起信息透明的阳光——频繁出现的“厨房黑幕”,一次又一次地击中老百姓的民生痛感;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的艰辛和悲情,为“舌尖上的安全”增添了悲情的注脚。

  数年前,北京收藏家孙文雄整理文献资料的时候,发现3本慈善组织的赈灾账本。账本上,记录了每笔捐献的详细来源、用途;连“扁担13块9毛5分,笊篱2毛,洋锁3毛”等细微款项,也被明细地记载。如果食品安全管理能够做到如此规范化和精细化,如果厨房能做到信息透明,食品安全事故就会大为减少。

  公众既是食品安全的受益者,也是食品安全的建设者。伴随着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与更新,食品安全不仅仅是公共部门的事情,也和市场、社会密不可分。餐馆“自建食材化验室”也好,消费者参与“透明厨房”也罢,只有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食品安全困境才会从根本上得到纾解。

  推动政府、市场和民间力量在社会互动中分担公共责任,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在社会信任缺失的背景下,斩断“藏污纳垢”的利益链条,让信息透明的阳光照进每一个环节,“透明厨房”尽管只是一种“次优选择”,却有助于通过一点一滴的细节推动,来守卫食品安全的价值底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