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陕西日报》刊载《期盼更多的“移动办公桌”》,介绍西安长安区魏寨街道为干部配备自行车,包村干部每周至少三天待在村里,集中为群众解决养老社保、孩子上学、产业发展等问题,群众对此赞不绝口,认为干部骑自行车为民办事,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办公”。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不甚感动。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活动开展以来,此类新闻层出不穷,如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出的贵州省钟山区“延时错时服务新举措”、《贵州日报》报道的《山路上的“背兜”干部》等。这些做法直接接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心,打通了干群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值得点赞。
干部下基层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上说,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干部下基层,不能是个空架子、做样子,不能是一群相机、话筒跟在后面的下基层,应该是干部卷裤管,坐在田头,把百姓当作家人。
干部下基层,必须要充分尊重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做到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能下基层一次,必须在村里山上吃了喝了才满意而归,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下基层成为老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反感,也败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更会连锁产生上下推诿、无动于衷,不敢去做群众工作的现象。
干部下基层要多接地气,不但要“身到”,更要“心到”。既然走到了群众中去,就要放下架子,与民同苦同乐,真实的去了解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坐在办公室里不能得知的情况,并且牢记在心,回去切切实实的去定政策、作决策解决问题,少做样子多做事才是干部下基层的根本。
愿“移动办公”、“背兜干部”一直坚持下去,在群众中牢牢扎根,不要让其成为一场秀。
人民日报:十分钟究竟讲什么? 2009-12-14 |
人民日报:十分钟究竟讲什么? 2009-12-14 |
解放日报:下基层要多讲辩证法 2009-06-03 |
解放日报:下基层要多讲辩证法 2009-06-03 |
人民日报:身到更要心到 2013-02-17 |
骆晓飞:干部下乡,身到还需“心”到 2013-02-26 |
新华每日电讯: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 2014-11-19 |
“关爱基层干部”应落实成常态 2014-12-04 |
领导干部调研“踩点”之风当刹 2015-05-18 |
安子州:感受“人民的勤务员”背后的民本分量 2015-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