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从2015年年末到2016年年初数日内,京津冀川渝陕贵等多地出现跨年雾霾。很多人试图在元旦假期内来一次“避霾游”,但到了外地才发现雾霾同样严重。这场从北至南的严重雾霾,再次让公众深感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之急迫。如何治理越来越频繁的雾霾?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要想根治雾霾顽疾,各地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要勇于拿自身利益开刀。
雾霾难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治霾涉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尽管中央倡导“绿色发展”的理念,一些地方官员在施政时仍将经济数字放在第一位,仍将一些经济效益高但环境成本巨大的污染企业视为心头肉。据报道,在应对环保考核时,有些地方政府为稳住经济数据,甚至会关停一些小企业,给大型污染企业腾空间。
一些地方官员治霾不上心,其心理不难揣摩:雾霾治理周期长、见效慢,即使自己把问题企业都关了,别的地方仍可能我行我素,到最后雾霾没治好,自己的经济数字却落后一大截,多不划算;反之,继续像过去那样上项目,政绩是自己的,有雾霾大家担,责任也落不到自己身上。有这种想法的领导干部不在少数。
时时将利益考量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地方发展前途、百姓福祉放在第一位,使得当前的环境治理问题实质上陷入了囚徒困境。而在当前的干部考核机制中,地方政绩与官员晋升挂钩的制度,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的施政导向。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只管短期利益却不顾长远利益,只管眼前仕途光明,不管身后雾霾重重。
正因如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能见到某些地方政府为上一些大项目,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地方政府请出各种专家对民众进行科普,大家并不认可那些说法,但又拿不出科学依据,其结果是很多项目在争议之中建成了。这样的“带病”项目,往往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但一些地方官员只看得到利益却看不到隐患。
更让民众诟病颇多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只要谈及雾霾治理,首先想到的不是拿自己的利益开刀,而是给民众的利益做减法。诚然,每个人都应承担雾霾治理的责任,但显而易见的是,普通公众在制造雾霾方面的“贡献”相对较小,如果要让公众心甘情愿地响应治霾号召,地方政府必须抓住“牛鼻子”,先拿自身利益开刀。
一碗水端平,方能服众,治理雾霾也是如此。在积极号召社会各界勠力同心治雾霾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跳出自身利益算计的局限,多一些拿自身利益开刀的魄力和担当。要多一些全局性思维,对每项决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如果有损地方发展的长远利益,即使短期内能带来很大利益,该舍弃时也必须毫不犹豫。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关键词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的问题上必须动真格了。地方政府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向过去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亮剑,为齐心协力攻克雾霾难题提供强劲动力。
邓海建:读懂“灰霾罚单”要有些幽默感 2013-12-18 |
邓海建:读懂“灰霾罚单”要有幽默感 2013-12-18 |
文汇报:应通过讨论达成禁放烟花爆竹的共识 2013-12-26 |
何勇海:有了“治霾神器”,哪里污染喷哪里? 2014-05-13 |
曹 林:总结雾霾成因别忘环保腐败 2014-12-02 |
马涤明:“东北爆表”是公共治理的一个评语 2015-11-09 |
新京报:雾霾红色预警也是共同治霾“集结号” 2015-12-08 |
新京报:雾霾红色预警也是共同治霾“集结号” 2015-12-08 |
“主要看气质”时代要抓住“治霾”关键点 2015-12-23 |
谢 佼:治霾要勇于“自割心头肉” 2016-01-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