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撤点并校”优化教育布局,但要警惕盲目追赶
潘强
//www.workercn.cn2016-07-12来源: 中工网—《劳动新闻》
分享到:更多

  笔者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西部省份调研走访时发现,在撤点并校之前,这些省份的中小学教学点,多数分布在不宜居住的山区,不仅布局分散,而且学校规模较小。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要给这些教学点配置健全的实验教室、教学设备很难实现,而配备充足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更是一种奢望。撤点并校后,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认为撤点并校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虽然学校总体数量减少,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在广西的一个山区教学点,曾经这里仅有两名50多岁的老师,却要负责1~3年级20多个学生的教学,课程设置只有语文和数学。“教学农活双肩挑”压得两名老师喘不过气,老师坦言,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只能确保有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撤点并校后,这两名老师不仅有机会参与培训,更能集中精力教授一门课程,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撤点并校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以广西为例,当地的中小学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之后,软硬件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了很多,超过70%的家长认为撤点并校后,老师更加有责任心,教学水平更高。一些乡镇干部告诉笔者,撤点并校后,一些原来一直没有大学生的村庄,这些年渐渐有了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使得当地人对待教育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善。

  目前对撤点并校的批评、质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诸多不便。比如,对于交通不便利的地区而言,撤点并校后有些学生要“跋山涉水”去上学,乡村教育从“读不起”变为“走不动”。然而,我在基层采访时发现,现实中,不仅少有家长和学生对既有现象产生抱怨,对于留守学生而言,家长们非常乐意将孩子们送到寄宿学校。因为他们认为,有老师和孩子们的互相陪伴,成长路上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家长的担心也就少了几分。

  此外,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现实问题是,一边是某些学校和教师抱怨教学任务加重,一边是一些农村辍学率有所上升,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撤点并校带来的结果。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对立,关键是,个别地方在撤点并校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脱离地方实际,盲目追赶其他地区,把政策的落实情况当成了政绩指标,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相应的保障,让上述现象有所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撤点并校是改变教育失衡现状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

  要正视撤点并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撤点并校只是均衡发展的手段之一而非终极目标,要使撤点并校为教育均衡服务,促进教育改善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另一方面,地方只有扎实调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服务,才能保证撤点并校实现多方共赢。此外,政策在施行过程中,难免有问题,如何更多吸纳民意,更多将各方智慧转变成为促进教育合理布局的力量,是该政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注意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