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布鞋院士”李小文走了,遵照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一代“扫地僧”的告别,就像他六十几年人生般云淡风轻,这样很好。
我们应该庆幸,在李老人生最后一年中,一张光脚布鞋照片将他推到聚光灯下,让世人知道这个年代里,还有这样身怀绝技又特立独行的大师。李老也应该庆幸,除了刚刚颁奖的“感动北师大”新闻人物,他没有收获更多荣誉。比如更加煽情的“感动中国”,比如大张旗鼓的学习李小文精神、连场的李小文报告会,比如电视访谈、商业代言……也许是还没来得及,也许是已被“扫地僧”拒之门外。大音希声,清水无香。他曾小心翼翼试图将名誉仅留在科学界,现在驾鹤西去,果然未染几分世俗尘埃,这样很好。
在网上走红后,面对喧嚣与盛誉,李小文希望“冷一冷”。一方面,是这位技术宅男性情使然;另一方面,他是真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2009年接受媒体专访时,李小文一再重复,自己从来没用功念过书,从来没努力争取过什么,从来没有过多高的觉悟和志向……
翻开李小文的简历,中学只考及格,大学很少交作业,考研是歪打误撞,留学美国时还是只考及格。就连当了院士,做课题的标准也是“能够交差”。可能让很多人失望,他从来不是学霸,也不是工作狂。至于不修边幅、不拘礼节,也只是个人习惯,并无反浮夸的标志意义。就像开好车的不一定是好人,骑自行车上班的官员可能床下铺满黄金,光脚的教授也未必比西装革履的教授更高明。
李小文不是伟人,更不是完人,他只是一个“真人”。说真话,做真事,真性情。不过恰好是这份“真”让他坚持自我,潜心科研,也是这份“真”,让他能心无旁骛,取得成就。也许是现在的学术界太缺少真性情,商人的精明取代了文人的风骨,才让他显得如此另类突出。李小文最爱金庸,曾说自己性格像令狐冲。与郭靖相比,令狐冲是个最自然的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但心中永远有自己的坚守;他虽没有为国为民的理想,却重情重义,大是大非前从不含糊。这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令狐冲,也是一个“真人”,李小文与他的确神似。
对这样一个“真人”,任何荣誉与粉饰都嫌多余。李小文大学时的校友戴绍基说,李小文的言行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纯粹、本色、随性,这种影响甚至比他在遥感领域做出的贡献更可贵。李小文在世时让大家“冷一冷”,他走后想必更不要任何拔高与过度解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布鞋院士”安静离开,做回本真,就是最好的告别与怀念。
杨 凯:“光脚院士”背后的纯粹力量 2014-04-24 |
张传发:“光脚院士”走红,谁该脸红? 2014-04-24 |
扫地僧院士何以走红? 2014-04-24 |
姚 倩:“布鞋院士”缘何受追捧 2014-04-24 |
道德观察:当谈论“布鞋院士”时,我们想表... 2014-04-26 |
道德观察:当谈论“布鞋院士”时,我们想表... 2014-04-26 |
贾 鹏:当“布鞋”遇到“院士” 2014-04-30 |
邓海建:缅怀布鞋院士净化学术氛围 2015-01-12 |
曾 颖:感谢布鞋让我们认识了李小文 2015-01-12 |
耳 东:“布鞋院士”不该成学术界“绝唱” 2015-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