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洪信良:别让孩子的灵魂早早刻下皱纹
//www.workercn.cn2015-06-01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昨日报道,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不少家长倾尽精力、物力、财力,试图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童星。报道揭示,童星看上去光鲜,其实有着各种困扰,比如学业、事业难以两全,比如过早接触社会导致过分早熟等等。教育专家指出,在孩子年幼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过多干预,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若论中国是“急之国”,表现得最充分的首先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说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超前教育、超常教育遍地开花,如今在“爸爸类”节目的催化下,干脆连当“明星”都似乎猴儿等不得豆儿烂了。有家长在少儿题材影视剧选角时,开出六位数价码,希望让孩子上戏。有家长愿意自费几十万,给孩子出专辑。也有家长不惜花钱送礼,只为让孩子参加一场集体演出。有了这等急切的需求,一些所谓的“童星培训班”自然应运而生,生意红火得很。虽然所谓的名师授课只是噱头,一年到头也上不了几节课,但花样百出的“打造”不少,比如给小孩拍写真、拍MV,成本小、效率高,家长还挺买账。

  这“买账”是很耐人寻味。是不是觉得让孩子出资上了戏、自费出了专辑、送礼参加了集体演出、花钱拍了写真与MV,孩子就开始一脚踏上了“星光大道”?这样的“童星”梦,且不说它有多虚无缥缈,它到底是孩子的梦,还是家长的梦?家长巨资投入期待的“产出”,是孩子的一生幸福,还是家长的一本万利?

  这里涉及不同的教育理念。一是孩子应该像孩子,还是应该尽早像成人?二是孩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生命,还是家长意志可以自由支配的“成功”实验品?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认同孩子的生命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是自由的,是自我的,那么,就应该细心地呵护孩子的童贞、童趣、童心,尊重孩子的个性,顺从孩子的意愿,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不把孩子的童年看作只是“在为长大成人做准备”,更不会把自己对“成功”的欲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乃至急吼吼地想让孩子现在就“成功”,早早地成为一颗“童星”。

  《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之类娱乐节目,“星爸”速成“星宝宝”,把“娱乐至死”精神发扬到极致,不是“星爸”的,自己的孩子生下来时嘴里没含着“星汤匙”的,看了千万别走火入魔,当不得真的。更何况,那些“星二代”快速成“星”,也未必是好事。比如,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观众呼唤参演的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在一起”,于是,在某次发布会上,该男孩竟直接喊女孩“老婆”。在名利场中,这样的“催熟”,对孩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厄尔曼说:“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这是对中年人老年人说的,对我国超过2.2亿的14岁以下的儿童,我们要说的是,千万别在孩子的灵魂上,早早地刻下皱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