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旸:高温保护,不能只看工资条
//www.workercn.cn2015-07-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高温劳动保护除了盯着津贴发不发,还要从“工资条”扩展到“权利簿”
初入三伏,今年来最大范围的高温便应景来袭。烈日“烤”验之下,高温津贴能否按时发放?老问题又引起了新关注。此外,也有媒体报出津贴标准东西部不均,一时引发热议。
高温津贴必须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这不容商量。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要狠下心管到底,像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样,严厉查处。至于标准东高西低,很大程度上与地区间的实际发展水平有关,倒不宜机械比较。东部一块钱和西部一块钱的购买力还不一样呢。笔者倒认为,关注高温津贴的眼光应该再延伸些,除了津贴,还要看看别的。具体说——
用人单位要改善作业条件,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防护用品、清凉饮料及药品;合理安排和调整作业时间,停止或减少室外作业时间,严禁违规加班加点;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对身体状况不适合的及时调整作业岗位。甚至,还要搞高温下的应急预案,日常还要做相关演练。
觉得太过了?这些可都是人社部和安监总局提出过的目标。劳动保障程度该逐渐水涨船高了。
过去一段时期,劳动力的估值有些偏低,具体表现为工资不高、保障不够,这甚至构成了一种“竞争优势”,老板们靠铺大摊子,压低成本、薄利多销赚钱;也形成了一种观念:劳动者权利,口头说说就行了,哪有这么“娇贵”?在跨过“刘易斯拐点”之后,我国已经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廉价使用的阶段,经济发展也开始了转型升级,用老观念看待劳动者权利就不行了。只有更全面的劳动保障、更优化的劳动环境、更和谐的劳动关系,才有更长远的发展。
总之,应该把劳动保护的“紧箍咒”,从“工资条”念到“权利簿”,高温时如此,高温后也如此。
编辑:曹茂竹
毛颖颖:高温津贴是对“体面劳动”的积极回应 2010-07-09 |
中国青年报:高温来袭,劳动者权利要保障 2010-06-17 |
劳动话题:劳动者何时才有高温休息权 2011-07-12 |
傅达林:高温津贴落地还需执法给力 2012-07-06 |
鲁 珊:立法能坐实高温补贴吗? 2012-07-06 |
石 飞:如何看待“‘90后’不好用” 2012-08-01 |
京华时报:如何安顿高温下的员工权益 2014-05-30 |
石 村:高温补贴侵权也能杀伐了断 2014-07-18 |
金 备:保障劳动者高温津贴权益力度为何偏小 2014-07-21 |
余明辉:劳动者高温保护不只是获得津贴 2014-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