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商 旸:高温保护,不能只看工资条
//www.workercn.cn2015-07-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高温劳动保护除了盯着津贴发不发,还要从“工资条”扩展到“权利簿”

  初入三伏,今年来最大范围的高温便应景来袭。烈日“烤”验之下,高温津贴能否按时发放?老问题又引起了新关注。此外,也有媒体报出津贴标准东西部不均,一时引发热议。

  高温津贴必须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这不容商量。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要狠下心管到底,像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样,严厉查处。至于标准东高西低,很大程度上与地区间的实际发展水平有关,倒不宜机械比较。东部一块钱和西部一块钱的购买力还不一样呢。笔者倒认为,关注高温津贴的眼光应该再延伸些,除了津贴,还要看看别的。具体说——

  用人单位要改善作业条件,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防护用品、清凉饮料及药品;合理安排和调整作业时间,停止或减少室外作业时间,严禁违规加班加点;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对身体状况不适合的及时调整作业岗位。甚至,还要搞高温下的应急预案,日常还要做相关演练。

  觉得太过了?这些可都是人社部和安监总局提出过的目标。劳动保障程度该逐渐水涨船高了。

  过去一段时期,劳动力的估值有些偏低,具体表现为工资不高、保障不够,这甚至构成了一种“竞争优势”,老板们靠铺大摊子,压低成本、薄利多销赚钱;也形成了一种观念:劳动者权利,口头说说就行了,哪有这么“娇贵”?在跨过“刘易斯拐点”之后,我国已经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廉价使用的阶段,经济发展也开始了转型升级,用老观念看待劳动者权利就不行了。只有更全面的劳动保障、更优化的劳动环境、更和谐的劳动关系,才有更长远的发展。

  总之,应该把劳动保护的“紧箍咒”,从“工资条”念到“权利簿”,高温时如此,高温后也如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