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开学季来临,虽然有关部门严令禁止老师收受红包,但还是有部分家长为此动起脑筋。近日,上海市西区一名家长送老师红包被拒后,老师的一句“来日方长”,让该家长陷入极度焦虑中。她绞尽脑汁地想“来日方长”的含义,并在朋友圈里求大家帮忙解读这句话。(9月3日《新闻晨报》)
一句“来日方长”,究竟是坚持拒收的表达,还是下次再送的暗示,确实不好理解。家长的焦虑,是基于对礼送不出去后,孩子可能会得到不公正的对待。虽然从理论上讲,为师者应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给予他们同等的关心和关爱。然而事实上做好这点很难,差生和优生之间、送礼与不送礼,在待遇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多给孩子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多用心辅导,把其位置安排在靠前的部分,让其获选班干部得到更多的锻炼,评选先进或优秀学生时给予照顾,这些都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
任何一种风气的形成,并非偶然发生而有着现象级的表现。事实上,如同患者给医生送红包一样,给老师送红包同样并非个案,一度十分盛行并成为潜规则。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或许那个家长送了老师未必能记住,但没送的肯定会被牢记,其孩子也可能会成为出气筒。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十七班班主任冯群超,因为在教师节没有收到礼物,心里不平衡,整整骂了该班同学一节课,并要求同学现场集资凑钱买礼物。最后,同学三块五块最终凑了四百元左右,外加班费两百多元,一共六百多元给班主任买了礼物。
虽然这位老师最后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代价,但其明目张胆的底气还是令人咋舌。其之所以达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更多源于这种现象很普遍并成为常态,正如冯群超所说“别人班都是班长张罗的”,只是送了收了没有暴露而已。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规则认同与现实状况,冯群超才会心生不满而大为光火。估计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也会“例行张罗张罗”。至于是真拒绝还是某种暗示,确实很难一时搞清楚。
送的规则认同和遵循,并非朝夕而成,反倒是有事实基础和现象表现,才会逐渐形成规则认同。自然,靠一两个禁令也不可能解决。所谓的“收礼的烦恼”,其实也是“送礼成风”的规则所带来的。收与不收的烦恼,与送与不送的焦虑,都是潜规则认同与裹挟所带来负面效应。若是不解决对“送才有好处”的规则认同,那么“来日方长”式焦虑就很难得到消除。
要消解这种焦虑,当然不能只寄望于家长们自觉与自为,而需要通过显规则的实施,培育新的社会认识与行为习惯,让不送不收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一方面,送不但没有出路也不会获得优待,那么送的利益需求就会下降;另一方面,收不但难以获利还会有风险,那么收的愿望就不强烈。为此,当前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收与不收应当得到明确,并有具体的标准界定,以分清人情往来和不正之风之间的区别;二是收后如何处理的问题,上缴、返还和拒为己有应区别对待,并对违规者当处则处,不迁息纵容。当制度刚性得到了体现,那么规则才会获得认同与遵守,“来日方长”的理解才不会有偏差,家长的焦虑当可迎刃而解。(堂吉伟德)
乔 杉:优秀教师配秘书有可取之处 2010-10-18 |
勿用执法公信力为超编买单 2010-10-19 |
蒋璟璟:法治社会应该消除维权者的后顾之忧 2013-12-05 |
世界那么大,抬头看一看 2015-06-10 |
堂吉伟德:老师拒礼后的“来日方长”有何内涵 2015-09-04 |
知 风:“来日方长”为何变得“只可意会”? 2015-09-04 |
余明辉:“送礼焦虑症”背后问题更需关注 2015-09-04 |
谢晓刚:捐助学款是否自愿,调查应在合同之外 2015-09-06 |
知 风:“意思意思”让“来日方长”不好意思 2015-09-06 |
新华网:炒房团成砍价团画出楼市百态 2009-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