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用户不知情下流失。据新华社昨日报道,国人一年为此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运营商和业内专家表示,因通讯计量设备与技术规格所限,运营商造假“偷”流量基本不可能。手机中运行的APP程序才是罪魁祸首。
我们相信专家的说法,以往的曝光案例、用户的实际使用感受也都可以证明,是各种APP程序在偷我们的流量。那些木马病毒、恶意程序让“一晚一套房”不是空想,就算是各大软件公司的官方程序也都藏着猫腻。它们争先恐后地驻扎在手机后台,在用户不知情、关不掉的情况下,悄悄地上传、下载,耗费着流量与话费。
真凶已经锁定,是否意味着运营商可以洗脱嫌疑,置身事外呢?运营商们当然希望如此,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的确,运营商并没有亲自动手到用户手机里偷流量,但别忘了作为服务提供方,流量消费的直接受益者是运营商。这就决定了运营商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措施,通过技术手段阻拦和封杀恶意程序,起码可以做好流量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提醒用户。但从实际情况看,运营商对此并不积极。事实上,从短信SP时代开始,运营商与各类SP增值服务商就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现在APP软件公司取代了传统的SP服务商,虽然表面上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APP软件公司不再参与分成,但两者间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很多APP软件都会附赠流量,很多内购的道具装备都通过运营商扣费支付,甚至一些软件就是运营商定制预装的……可以说,在这条大的手机软件产业链上,运营商与APP软件公司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其中的猫腻,运营商又怎会积极应对呢?
另一方面,尽管我们相信运营商没有造假“偷”流量,但这一结论是基于技术得出的结论,是理论上的。实际上三大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并不透明,一旦发生纠纷,用户处于弱势地位,运营商则自说自话,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然难以服众。
无论“降费提速”或“流量不清零”,都是为了节省用户流量成本,便民惠民。不管偷跑流量发生在哪个环节,都与惠民的初衷背道而驰,运营商都难辞其咎。他们有责任直面公众质疑,并以实际行动回应。例如,首先公开自己的计费机制,引入外部监管和独立的第三方监测,让用户像查询通话、短信记录一样,看到流量计费的每个环节、流程;其次针对APP软件,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评测、认证、监测系统,为普通用户竖起一道拦截网;另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用户的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以上种种,既是电信系统改革的必需,也是运营商对消费者的应有之义。
燕赵晚报:推行手机实名制关键在破除利益羁绊 2009-06-05 |
伯 通:宽带网速缩水一半,收费也该减半 2012-10-08 |
伯 通:网速缩水一半,收费也该减半 2012-10-09 |
广州日报:试问,谁能灭灭“4G霸王套餐”... 2014-11-20 |
于 平: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快”,谁来监管 2015-10-27 |
别让质疑之声淹没流量福音 2015-10-28 |
大众话题:“流量跑得快”是BUG还是故意... 2015-10-28 |
宾 语:运营商为啥洗不掉“偷流量”的污名? 2015-11-09 |
毕 舸:流量“被偷”事件,应该由谁来调查 2015-11-16 |
谭浩俊:运营商推卸不了“偷流量”的责任 2015-11-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