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易国祥:延退时间不能成为职业生涯的鸡肋
易国祥
//www.workercn.cn2015-12-03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延迟退休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国务院层面会为其配备多种配套措施,比如养老金的制度结构。清华大学的养老团队已针对延退配套方案作出一套计划,解决农村富裕人员和加工业大龄人员向服务业转型问题。还要出台对延退的鼓励措施,以减轻实施的阻力。(10月18日《华夏时报》)

  自从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关于中国为退休年龄最早,不到55岁,将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年龄的消息传出后,“延迟退休,你准备好了吗?”再一次拷问社会各个方面。顶层设计和配套似乎井井有条,但实施层面未必做好了准备。

  今年初,国家对处级官员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实行延退至60岁,算是延退的一个前奏。一时间,体制内女界欢呼雀跃,各地各级雷厉风行地执行,有的地方甚至把政策公布之前已经办理了退休的人员“召回”。但是,半年多了,至少社会层面不知晓,有关方面有无这批延退人员如何纳入正常使用的具体措施。虽然很多人延续着即使不延退也要干到最后一刻的状态,也有人安排应急性工作,但就这个群体而言,整体处于职业边缘的游离状态。很多享受延退的个人仿佛碰到一个意外,虽然乐于获取,但在工作劲头上,并没有从去意中收心。如果组织没有实质性安排,个人一般不会有主动请战之举,双方似乎处于一种“互谅互让”状态,并达成了一种默契。

  在解读延退时,各方面的目光都盯住弥补养老金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供给,几乎都忽视了延退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的效率和质量问题。就已经延退的这一部分女性群体而言,每个人都增加了与国家发展计划相同的五年工作时间。如果没有实质性工作和劳动,她们只是充数社会劳动力总量,名义上是实现了男女平等,实际上在时间荒废的基础上,会浪费包括职位与岗位在内的宝贵的行政资源。特别是十八大后,在整肃官场作风的背景下,延退群体长久不能转为正常工作模式,你怎样向社会昭示“三严三实”?

  近日,一位正省级官员的任用被某官方媒体公众号解读为,中央用人打破惯例,不拘一格用人才,形成了培养年轻干部与重用老将并行的格局。笔者更愿意认为这样的例证是对延退政策进行衔接的一个信号:官员任用接轨延退政策,高层也不例外。

  好的延退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善政,也该让延退人员画一个事业的句号和人生的顿号。有望推行的“小步快走,每年推迟几个月”,在执行层面需要更加细化的要求,比如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你将如何使用和善待延退人员,避免延而不用,不退也不劳。不能忽视对这个群体思想的引导。对于处级女官员,要解决延退不仅是个待遇,也是一种机遇和使命。对于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而言,他们面临更多的是个人当下利益被调整,如果没有弹性空间和助推措施,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就会因碎片化和无序化而“化整为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成为职业生涯的鸡肋。

  文/易国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