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张松超:关注那些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
//www.workercn.cn2015-12-10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了解这桩骇人听闻的血案——湖南邵东杀师案,记者来到邵东县,在看守所里见到了今年刚满18岁的小龙(化名)。谈及杀害老师的原因,小龙抱怨,觉得班主任妨碍了他看小说、睡懒觉。他说,“杀他的念头越来越多地冒出来,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12月9日新华网)

  随着相关细节的逐步还原,湖南邵东杀师案背后的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悲剧的酿成让人痛心,但背后的原因却让人反思,因为从小龙的回答来看,他与老师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私人恩怨,而被害老师也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但之所以要杀害老师,仅仅是源自于妨碍了他做自己的事情。

  杀人动机的无厘头,其实也突显一个问题,像小龙这样的孩子,由于社会化的欠缺,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或许并不懂得如何去化解自己所处的困境和所遇到的矛盾。

  动机越荒诞,舆论才越愤怒。任何一个人的价值观,都必然会受到成长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绝对不是生下来就命中注定的。小龙长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不与人交往而以读小说为乐。

  从报道来看,父亲只会嘱咐他听老师的话;母亲几乎从不与他做精神层面的交流,不知道该如何教孩子;没有朋友;一千多本小说……即便是平日里小龙已经多次表现出现实与虚幻边界的模糊,但仍旧没有人关注他,在别人眼中,他似乎就是一个“怪人”。当我们在事后指责小龙活在自己世界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反思,在他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这么多年,有多少人真正的关注他了?把他拉回现实世界中真实地生活,我们又曾做过多少的努力?

  事实上,像小龙这种精神偏执乃至分裂的表现,仍旧属于宏观意义上的精神贫困,而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精神贫困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个孩子身上。尤其是近些年来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凸显了关注孩子的精神贫困,亟需有关各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关注那些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才是湖南邵东杀师案给我们的最大警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