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烁:别把“有意思”变成“没意思”
张烁
//www.workercn.cn2015-04-02来源: 人民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一向对历史没兴趣的小表弟突然迷上了清史,把落满灰尘的历史课本翻出来,一页一页细读,这还不过瘾,还要上网研究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火耗归公,迷得忘了吃饭。有这么有意思吗?有啊!原来,他是看了小说《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急于对照史实,看看真实情况究竟如何。那当初怎么不乐意学历史呢?又是背诵人物,又是背诵年代,又是背诵意义,没意思透了!
一个“有意思”和“没意思”,展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有很多把原本挺有意思的事变成了没意思。比如,“我手写我心”有意思,洋洋洒洒,酣畅淋漓,要不那么多人愿意晒状态、写日记、刷微博呢,可老师偏偏要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搜肠刮肚,干干巴巴,生搬硬套,却还苦于老师要求“真情实感”;再比如,学外语有意思,看原声电影,不看字幕就知道人物在说啥,可英语课上一味做练习,从纸头到纸头,怎么都不如为了搞清楚主角慷慨激昂的陈词赶忙查字典来得引人入胜;还比如,善良的举措、温暖的行动、正义的壮举有意思,孩子们看动画片时经常为主人翁的浩然正气激动不已,为小伙伴之间的真挚友情热泪盈眶,可品德课上老师干巴巴地讲道理、念课文,讲台下总有孩子心不在焉,不以为然甚至昏昏欲睡……
“有意思”怎么变成了“没意思”?关键是方法不对,如果孩子的内在动力没有唤醒,仅靠外力,靠“填鸭式”的讲课、练习、考试,很难真正学进去,更难入脑入心。要知道,兴趣就像课堂上的助推剂,有了兴趣,学生和老师都能事半功倍。
如何从“没意思”中寻找“有意思”?如何把一些没意思的事变成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教育者还要多动点脑筋。
编辑:曹茂竹
沈阳晚报:“教师挥刀自伤”引发的反思 2010-08-13 |
赖继红:也说家长应该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2010-12-22 |
三糊涂:老师姓名呼不得? 2010-12-27 |
中国网:充斥的谎言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格 2010-01-19 |
中国网:充斥的谎言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格 2010-01-19 |
邵勇林:“让不让梨”的答案应在现实中找 2012-04-24 |
将快乐还给孩子 2012-06-01 |
刘海明:从孩子说假话不脸红说起 2013-06-03 |
为孩子“跑官”,是“官本位”意识的折射吗? 2014-03-13 |
李爱铭:如此之爱不可取 2014-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