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原21世纪传媒股份公司沈颢等30名被告及15家被告单位涉嫌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等罪名被公诉机关提起公诉,即将接受法律的庄严审判,引发舆论和公众的新一轮热议和声讨。
去年9月3日,当上海警方首次通报该案消息时,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起舆论哗然,有惋惜之声,有唏嘘之音,更多的是拍手叫好。而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更多的案情细节被披露,一条由“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组成的媒体报道黑幕逐渐浮出水面,呈现在公众面前,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何谓“有偿新闻”?何谓“有偿不闻”?
热点君认为,“有偿新闻”有两层意思。其一,“有偿”即是“新闻”,活干得再差,事办得再不济,只要给钱,也能给你披上光鲜的外衣走上“新闻大道”,风风光光地在世人面前展示,获得赞声一片。其二,“无偿”即“旧闻”,活干得再好,事办得再漂亮,不递上金灿灿的银子,休想走上“新闻大道”获得舆论的认可被更多的公众知悉。可以说,“有偿新闻”是一些不良媒体记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颠倒黑白的一种手段。“有偿不闻”与“有偿新闻”相比,情节显然更为恶劣。“有偿新闻”只是颠倒了黑白,“有偿不闻”则掩盖了事实真相,而被掩盖的事实真相轻则涉嫌违纪违规,重则伤天害理、违法犯罪。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格局的改变催生了网站等新兴媒体的繁荣,同时也滋生、肥沃了钱权交易的土壤。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的涉案人员供述发现,21世纪传媒利用即将上市的公司害怕出现负面新闻而影响正常上市的“软肋”,逼迫这些公司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借签订协议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从而达到“有偿不闻”的目的,非法牟取暴利。而推行“有偿不闻”敲诈行为的主要“操盘手”,正是21世纪网站,因为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相比,删除负面新闻没有时间性限制,“易上易下”操作空间大。“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说到底是媒体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挟舆论监督权谋私利的把戏,本质上是一种钱权交易,是新闻腐败行为,只是钱权交易的行为和方式相对党政职权较为隐蔽,不易被大众所察觉。
“媒体作为一种公权力,如果使用它的人心怀不端,造成的危害将无法想象。长此以往,我们不仅不会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相反会成为价值毁灭者。”去年9月7日,在上海公安机关某关押场所,涉嫌犯罪的21世纪网总裁刘冬如是忏悔。在对刘冬良心发现后的真心忏悔感慨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在“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的钱权交易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首先,“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毋庸置疑,随着此类非法交易被大众所知悉,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必然是媒体公信力。遵循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及各种信息需要,是新闻工作者应遵守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也是媒体公信力的立身之本。而一旦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现象愈演愈烈,不仅败坏了行业风气,也使媒体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力严重受损,从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
其次,“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还原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知情权既是媒体的职责和义务,也应是媒体报道的目标和任务。而“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的结果却是将新闻价值大的事实予以掩盖屏蔽,阻碍公众获知真实信息,甚至干扰公众视听,误导公众判断。据媒体报道,21世纪案犯罪嫌疑人、上海润言公司执行董事陶凯供述,其所参与的“有偿不闻”行为严重影响大众对上市企业乃至资本市场的判断,进而导致股价的异动,带来股市巨额财富的蒸发,广大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
再次,“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媒体通过反映政治经济活动、传播知识理念、提供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广泛影响社会各个领域,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媒体报道的片面、失实,甚至成为掩盖事实真相的“帮凶”,将导致信息传播中断或者失效,严重影响社会管理部门的决策部署,使得治国理政的质效大打折扣,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最后,“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伤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媒体享有行使舆论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权,一旦陷入“收钱办事”的泥潭失语、沉默,无异于“自废武功”,让违背道德的言行逃离舆论的压力,甚至可能涉嫌包庇纵容,让不法言行逃脱国法的制裁,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严重伤害。
虽然有人直言:“有偿不闻”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但可喜的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正在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今年1月27日,国家网信办对外公布了首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在此,热点君奉劝那些仍然在暗地里干着“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勾当的人,别拿法律和公众知情权不当回事,尽早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心存侥幸只会将自己拉入更大的深渊。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国家的大略方针,也是当下的大势所趋,逆流而上者,必被洪流吞噬。(秋心)
田斌峰:打击“新闻敲诈”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12-05-04 |
记者的尊严从哪里来 2013-11-08 |
冯雪梅:守住底线,在利益纷争中呵护公平正义 2013-11-08 |
喻 辛:对新闻敲诈,“受害者”要敢于说“... 2014-04-08 |
胡一萌:对新闻敲诈要零容忍 2014-09-17 |
吕 洪:不给“新闻掮客”生存空间 2014-10-09 |
肖潘潘:“营销新闻”教育了谁 2014-10-30 |
马若虎:“有偿新闻”咋定价? 2014-12-01 |
马若虎:斩断伸向新闻报刊领域的“脏手” 2015-02-06 |
千龙网:由植入式广告引发的“非典型性”联想 2010-03-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