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失踪平台比商家救助更靠谱
邓海建
//www.workercn.cn2016-05-17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平台可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及高德地图等移动应用APP,向儿童失踪地周边人群,推送失踪儿童信息。让更多群众从官方获取准确信息,协助公安机关快速侦破拐卖案件,尽快找回失踪儿童。(5月16日《京华时报》)

  孩子走丢了,第一时间当然是报警。警方如何在第一时间动员群众、利用专业手段和社会资源找回孩子——这是问题的关键。此前有数据说,每年中国有20万儿童失踪,但失踪儿童找回率仅有0.1%.抛开数字上的纠结不说,孩子走失之所以令人倍感绝望,不仅在于这是家庭的惨痛悲剧,更在于报警后囿于警力不足等因素,指望“全城大寻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于此而言,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无异于雪中送炭。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打拐”思维。在孩子走丢后找寻的“黄金时间”,将失踪儿童体貌特征、照片等相关信息通过平台官微等新媒体、高德地图等移动应用,对公众发布,精准推送、有效到达:以儿童丢失地点为圆心,失踪时间1小时以内的,推送半径100公里;失踪2小时以内,推送半径200公里;失踪3小时以内,推送半径300公里;失踪时间超过3小时,推送半径500公里。这可能比有限的亲属寻找、警力寻找更有效。一则,《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1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66.5兆。如此海量的智能机用户,如果能动员附近“低头族”加入“打拐”行列,起码在人力与信息层面,不至于捉襟见肘。

  二则,相较于社会打拐的诸多“后遗症”,公安打拐“副作用”为零。2011年,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在微博上如火如荼,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也发生很多“误伤”事件。及至2016年4月,链家地产的一条消息在网上热传,该消息指出自5月25日起,链家全国6000家门店将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站,所有门店将张贴守护站标识,方便孩子们求助。各种商业机构跟风式“守护”宣言不断,但,公众更担心的是,此类“有心无力”的救助,会否“不帮忙、只添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安部门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打拐的专业行动和反拐的群众之力整合起来,也许会成为最有效的应急响应。当然,这对于拐卖儿童等违法犯罪来说,成本抬高、威慑更大。

  眼下要做的,也许还有两件事:一是赶紧将类似功能整合进手机用户的公共服务类APP.相较于删也删不掉的一大波流氓软件,也许这才是真正需要捆绑安装的基本程序。二是举一反三,将紧急救助、求助等公共职能互联网化,公安部只是开了个头,更多职能部门当有所启迪。

  这些年,我们看惯了“千里寻儿”“万里找女”的悲怆。信息零散、资源割据,成为走失儿童回家的重重门槛。有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但愿人人的举手之劳,成为助力公安部门找回孩子的回春之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