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廉政账户完成使命了吗
王石川
//www.workercn.cn2016-08-08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当廉政账户被撤后,如果有官员一意孤行,不收手不收敛,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及时发现?这提醒相关部门,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断了官员的贪腐后路。

  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察厅发布公告,决定自8月2日起,撤销“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廉政账户,要求党员当面拒收礼金,否则按照最新修订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违纪处理。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曾有17个省份设立过廉政账户,目前至少已有6个省份撤销。

  廉政账户自面世以来,争议便如影随形。支持者认为,廉政账户为“不便退回”“无法退回”的现金、有价证券,提供了一个上交的绿色通道;反对者则称,设立廉政账户是为腐败脱罪、为贪腐者减轻罪责,开方便之门。如何理解这话?比如有官员受贿索贿千万元,却称不得不收,且无法退回,在反腐高压之下,象征性交上一部分,就可能减轻或者逃脱法律制裁。

  廉政账户很容易让人想到议罪银制度——据称在清朝,官员收钱面临被查,只要交上一部分,相关部门在议一议的名义下,便可对其从轻发落。当然,廉政账户与议罪银制度绝非一码事,从设计初衷看,廉政账户有其历史合理性,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非设计者本意。

  如今,已有6省份撤销了廉政账户,照此趋势,或有更多地区跟进。该如何解读?这并不意味着官员无需廉洁自律,相反表明,反腐力度将越来越大,真正体现出对腐败的零容忍。一个例证是,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换言之,不管情节轻重都不能收礼,一旦收了就会被处分。如果不收,便不存在“不便退回”“无法退回”的情况,也就无需设立账户。廉政账户失去了意义,正可以退出历史舞台。

  回望廉政账户,就会清楚看到它的“副作用”。比如,有贪官利用它装清廉。有个案例是,一官员在春节前收礼受贿100万元,纪委调查后,该官员竟辩称自己给廉政账户上交了20万元。这也说明,贪官有没有上交全部贿金,廉政账户究竟收了多少钱,似乎是笔糊涂账。廉政账户所收的钱究竟流向何处,具体用在哪里,人们也很难知情,这正是一些人反对廉政账户的另一个原因。

  中央一再强调,反腐败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并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氛围。其中传递的信号很明显,不该收的钱一分都不能收,不该要的礼品再廉价也不能要。当反腐制度更加完备,也就不再需要廉政账户。

  当然,有个问题也需要考虑。当廉政账户被撤后,如果有官员一意孤行,不收手不收敛,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及时发现?这提醒相关部门,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真正落实到位,断了官员的贪腐后路。

  “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不管廉政账户是存还是废,官员的手都不能乱伸。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