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14时许,虎门大桥桥面发生起伏晃动,振幅较为明显。之后,虎门大桥双向车道全封闭。之后,虎门大桥两侧护栏的挡墙(水马)随后被拆除,但当晚及次日凌晨,桥面仍有抖动现象,引起外界关注。6日上午,广东虎门大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恢复期比较长,所以还有抖动,正常来说,这样的抖动对桥面结构无影响,具体还需专家进一步分析研究。(5月6日澎湃新闻)
一座大桥,在民众心目中本应稳固如山,却呈现波浪状起伏,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的主要原因是:虎门大桥是大跨径悬索桥,属于柔性结构,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了桥梁涡振现象。而把桥面的水马清理之后,风速也减小了,涡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动,可能是惯性的原因,涡振会慢慢自动消除。尽管不太明白这些专业词汇,专家们的“安全”结语让民众略感安心。
但还是有不少疑问萦绕在公众心头:其一,建成20多年,曾获多项大奖,虎门大桥此刻发生异常晃动究竟是否正常?其二,虎门大桥地处台风多发地带,但是在设计之初已经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抗风系数很高,为何在没有很大风的情况下依然出现巨大起伏且长时间没有消失?其三,据说,“涡振对桥梁结构不会有影响,只会对行车舒适度有影响,”但在摇晃的跨海大桥上行车,是何种感受?算不算安全隐患?
有专家说,涡振的发生,不一定需要风特别大,低速风也有可能,主要是风速和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刚好吻合。没有特别原因的话,理论上发生涡振的概率比较低。简而言之,桥梁绝大概率是安全的,然而,美国塔科马海峡大桥在微风中塌陷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加上近些年一系列桥梁安全事故,民众着实为车辆川流不息的虎门大桥捏把汗。
福生于畏,祸起于忽。意外或灾难往往潜伏在麻痹大意、侥幸、浮躁之中,无风不起浪,导致虎门大桥“波浪起伏”的“风”从哪儿来,何时能够消失,还需要专业人士用科学论据来给公众答疑解惑。而压实主体责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与高度责任感,消弭虎门大桥“风浪”与公众疑虑,才能体现出对大桥质量负责,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专业度与公信力,这是相关部门尚待验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