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监督中心在一线监督组推行项目化运作模式,把3个不同的专业放在一起,是根据现场需要增强专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举措。可是,当泥浆专业的王路和地质专业的李明一进组,搞钻井的组长邓小卫发现有麻烦了。
王路和李明专业不同,缺乏共同语言。再加上两个人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一遇问题,王路的抱怨和李明的固执相互激怒着对方,问题还没解决,就先吵成乱麻了。而有时候,邓小卫也不冷静,比他俩还生气。
一个月后,大家突然发现,这三个“不对付”的人不吵了,竟然还一起出现在了篮球场上,吃饭时也总是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原来,为了协调三人的关系,邓小卫花了很多心思。
第一个办法就是“组长人人当”。在井上,发现问题,涉及谁的专业以谁为主负责处理,谁就是组长。这样一来,人人都有了当组长的机会,也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大家的心里都敞亮多了。
第二个办法是“课堂人人讲”。邓小卫在开班课上说:“我们不讲高深的理论,我们就讲在工区现场会遇到些什么情况,每一种情况都有哪些解决办法,每种办法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通过了解其他专业,知道怎么配合,也有助于相互理解和沟通。”
最让人称道的办法是“三个诸葛亮”。他们各自在专业上发挥积极作用,齐心合力解决项目上遇到的问题。
一次,在星火5井,发生卡钻、严重井壁失稳乃至无法正常钻进的故障。
地质监督李明从邻井和录井资料中判断,这是遇到天山南特有的火成岩了,一碰便碎成片状。密度在2.8左右,比一般的石头都要重一些。
泥浆监督王路说,片石卡在钻头缝隙中很难取出,可以试着用与石头密度接近的重稠浆携砂洗井作业把片石带出来。
在质疑声中,钻井监督邓小卫却道:“可以采用段塞技术,解决压力问题。大家都打过针吧,流动性差,我们可以推着它走呀!”
就这样,一片片手掌大小的片石从5000多米的地下“漂”了上来。
班组成员既为共同的目标在奋斗,又各有侧重,就像是一块块拼图,在广袤的戈壁上,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拼出了最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