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戚 伟:标准“硬起来”是改革必经之路
//www.workercn.cn2015-02-12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对很多企业来说,如果将产品标准提高一点点,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走低端加工路线的企业尤其如此。

  但是,企业不能固步自封,应该看到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上升的,如果固守“吉芬商品”的微薄利润,终究会被淘汰。

  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我国的新型农产品、高新材料、高铁、信息设备等产品,金融、互联网服务,都具备巨大的产能和富有竞争力的品质,不仅满足着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需“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中高端水平,我们的产品、服务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普遍的品质出众、市场占有率领先。

  要拿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需要让我们的标准先“高起来”、“硬起来”、“严起来”,如果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标准水平“低”,不可能打造出中国品牌。

  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秉持开放的心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国内标准应当等同于或者高于国际通常标准,有差距就应积极改进、主动赶超,力争领先。

  另一方面,有资格制定和发布标准的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也应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宗旨。我们的标准应当基于科研领域的前沿成果,保持更新,与时俱进,同时贴近一线,切合实际。

  此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存在一些模糊、矛盾的情况,对此需要全面清理和修订,将现行各级强制性标准进行整合,尤其是在涉及及公众利益的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必须推行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比如前段时间浙江某电视台调查,一些合资品牌的日系轿车没有后防撞钢梁,正是钻了我国目前的车辆碰撞测试标准只要求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的数据,并无“追尾碰撞测试”。为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理应做好标准的梳理和重新审视,让“推荐性标准”逐渐退出,让“公益类标准”成为主流。

  国家标准是企业标准的“底线”。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实施产品和服务标准,但企业标准理应严于国家标准,绝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质量才能更具竞争力,才能拥有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实力。否则,众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虽符合了国家标准,但基本都在同一水平上,怎么供消费者择优?怎么会有竞争力?

  在逐步建立起一套涵盖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的标准体系过程中,还必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建立完整长效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

  优化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是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要求;而由于标准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这更是深化改革中不容忽视的必经之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