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企业降成本,减税之外更要清费
赵洪杰
//www.workercn.cn2016-02-05来源: 大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尽管中央出台了多项措施简政放权、实行普遍降费,但在一些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却大幅增加、居高不下,非税收入比重连年上升,收费增速明显高于税收增速。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49万亿元,同比增长4.8%,而非税收入27325亿元,增长28.9%,同口径增长10.6%.(2月1日《人民日报》)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一旦经济形势不好,非税收入增长较快,这被称为“税不够、费来凑”现象。短期内,尽管非税收入增长可减轻经济下行为财政收入带来的压力,但从长远看,非税收入过快增长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危害。

  梳理近期陆续公布的各省2015年财政“账本”,不难发现去年部分地区非税收入增长明显超过税收增幅,比如福建、内蒙、甘肃等省。另外,一般而言,非税收入占比超过20%,应引起高度重视,而去年全国非税收入占比近30%,在各省份的账单中,非税收入占比三四成的比比皆是,其中,部分县市非税收入占比更是超过了财政收入的一半。税收占比同比增长的仅有浙江、广东、山东三地,分别达到8.1%、0.8%、0.2%.经济发展新常态,更需要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之有空间和精力进行创新转型。当前的状况意味着企业的隐性负担在加重,地方政府虚增非税收入甚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情况或在加剧。这会造成企业经营环境和当地投资环境恶化,更加不利于经济发展,使财源越发枯竭。

  另一方面,非税收入增长会滋长各级地方政府对旧有财税管理体制的依赖心理,也不愿精减原有一些行政收费项目,加剧行政收费项目精简难度和反弹。这会阻碍正在推行的营改增为宗旨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减轻企业与国民负担的简政放权改革。

  税收和财政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在经济回落、又实施减税政策的情况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入不大幅下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会在非税收入上挖掘潜力。由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并不规范,法律依据层次低,征收的范围、标准、程序等都不透明,在征管时相关人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不仅可能让财政收入的质量变差,还会给利用权力乱收费及收费中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留下空间。

  近年来,国家在结构性减税方面力度很大,但在降税的同时还要实行普遍性降费,特别是防止税与费此消彼长,税减下来了,收费却升上去了。如何落实?其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已指出方向: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