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张枫逸:“烧烤”模式开启,需要制度清凉跟进
//www.workercn.cn2015-07-14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13日“头伏”首日,北京气温创今年以来新高,局地超过42℃。不仅北京高温,据中国天气网显示,13日高温天气在全国多省区市持续,东部地区气温普遍超过35℃,华北、西北多地日最高气温逼近40℃,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则出现40℃以上的“烧烤模式”。

  “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随着“烧烤模式”开启,关于高温的段子和调侃也在微博、朋友圈流传。然而,现实中的高温酷热却并不幽默,而是会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健康。此前,杭州等地就曾有环卫工高温下扫马路猝死。当高温热浪成为“全民公敌”,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就必须行动起来。我们无法改变“烧烤模式”,但我们可以营造“制度清凉”,帮助广大民众经受住“烤”验。

  其一,落实高温福利。2012年起施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赋予劳动者高温津贴、高温停工、防暑降温饮料等一系列高温福利,不过从执行情况看,不少企业防暑降温措施形同虚设,劳动者的高温福利沦为镜花水月。比如,多个地区的高温津贴数年未涨,有的建筑工人5年没领过高温津贴。而“超过40℃停止室外露天作业”的规定也被一些企业置若罔闻,仍有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对此,各级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必须加强劳动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其二,改善工作环境。相比高温津贴,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作环境,保障身心健康。《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但劳动条件包括哪些方面,劳动保护具体为何,语焉不详。有关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高温作业出台具体的劳动条件和保护标准,督促用人单位遵照执行,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其三,提供纳凉服务。近年来,有市民到地铁站纳凉,折射出公众对公共纳凉服务的需求。美国芝加哥就制订了“极热天气

  行动计划”,要求酷热天气里所有市政建筑进入24小时制冷状态,免费开放供市民乘凉。我国一些地方也出台规定,要求体育馆、图书馆、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避暑纳凉服务。这种方式,应该尽可能推而广之。

  其四,健全应急响应。出现大范围高温等极端天气,气象部门都会发布预警信号,启动应急响应。事实上,高温不只是天气,更关乎民生。高温应急响应不应是气象部门的“独角戏”,各级政府都应制订预案,完善措施,应对极端天气,保护群众安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