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王卫锋:根治黑救护车,还需“管”“放”结合
//www.workercn.cn2015-08-10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前天傍晚,在广州岗顶某医院门诊大楼的门口发生了让人愤怒的一幕。正在昏迷状态的病人想要转院,却被两名老人死死拦在医院门口,甚至还上前抢夺担架,不让放行。前后扰攘了近5小时,警方和医院介入后,病人才得以离开。(8月9日《广州日报》)

  又是“黑救护车”!媒体报道,因病情需要,患者的父亲本已约好了一辆转院的车辆,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两名老人拦住他们的去路。尽管患者的母亲哭着恳求放行,但两位老人依旧不依不饶。在将近5个小时的僵持之后,在警察赶来之前,两名闹场的老人方才离开。从两人留在现场的卡片显示,原来两名老人属于附近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救护“黑车中介”成员。

  如此置患者安危于不顾,只顾自己赚钱,却不管他人死活的泼皮无赖行为,虽令人发指,但放诸于当前屡见不鲜的“黑救护车”现实乱象面前,却又是司空见惯之事。多年来,“黑救护车”就像一块块紧紧粘在各大医院周边的牛皮癣,始终无法根除。如何根治“黑救护车”,笔者认为,必须“管”“放”结合,双管齐下。

  其一,要“管”出实效,必须“李鬼”“内鬼”一起打。近年来,由于整个医疗急救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导致很多非正规的“黑救护车”趁虚而入。这些救护市场的“李鬼”,靠“医”吃“医”,不仅横行市场,抢地盘,乱收费,甚至发展到相互之间血拼的地步,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尽管各地卫生部门协同公安等部门多次出重拳予以整治,但“李鬼”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总能死灰复燃,而且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其实,医院中“内鬼”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本案中,据患者的父亲讲,事发时,医院的几名保安就站在附近,却没有制止。对于这两名老人的身份,保安们似乎讳莫如深。而当记者以“病人家属”身份向其中一名保安咨询能否找到车运送病人时,保安一口答应“可以帮忙联系”。由此不难看出,这些保安无疑充当了“黑救护车”的中介,甚至“保护伞”的角色。其中的利益勾兑不言自明。同时,2014年,温州市120急救中心原工作人员厉某也因给一些“黑救护车”提供信息而受贿,一审被判处一年六个月。由此可见,要想对黑救护车真正管出实效,必须“李鬼”“内鬼”一起打。

  其二,要持续发展,“放开”救护市场势在必行。“黑救护车”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与国家及很多省市没有制定相关标准及救护车准入条件,导致救护车的正规“后备军”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相关资料显示,即使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目前,也仅有一家机构通过了当地卫生局和工商局的批准,从事患者转院转运业务。

  因此,要整治救护市场的“黑中介”顽疾,依法打击和取缔“黑救护车”是必选动作,但国家及各地医疗主管部门,也应积极围绕“放开“救护市场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营造规范的救护民营市场,以填补打击“黑救护车”造成的需求空缺。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如果能够考虑让社会资本进入救护车市场,只要设定科学的门槛,同时加强监管,或许可以达到共赢。

  如此,要根治当前各地久治不愈的“黑救护车”顽疾,切实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救护需求,也许该是祭出“管”“放”组合拳的时候了。

  文/王卫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