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春节过后,大量企业开始“复工”。由于回乡过年的农民工还没有返城,许多主要依靠外来务工人员的行业将面临一段时间的“用工荒”。目前,一些地方媒体已经开始关注这一情况,在昆明、长沙等地,出现了保姆、快递和厨师等行业的缺口。
企业出现“用工荒”,是否意味着农民工十分容易找工作?恐怕不是。“用工荒”的背后,更是一种“两难”局面。一方面是企业迫切需要人,但很难招到理想的员工,另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待遇满意的工作。这样的矛盾,在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地区中尤其显著。
随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在各地推进,“用工荒”这个老问题出现了新情况。应对用工难题,很多企业想出了种种留人的办法,为员工尤其是技术工人提供较好的薪酬福利待遇,但在技术人才短缺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努力本质上只是对稀缺人力资源的竞争。相比之下,作为劳动力供给的农民工群体自身,却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无法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大量传统制造加工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在淘汰过剩产能、产业升级转型的趋势下,并不能胜任新的岗位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过去被视为“人口红利”的大批农民工,在新的产业结构面前,成为了一支庞大却相对“过剩”的队伍。
对于农民工群体的认识与定位,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来,似乎一直与艰苦行业密切相关。换言之,尽管对城市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在劳动力供给中长期处在低端位置的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以目前出现的一批“高龄”农民工为例,多年以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一直从事着简单和并不稳定的体力劳动,没有提升职业技能的便利渠道,职业上升的空间狭小,对他们而言,找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并不乐观。其实,称呼他们为“农民工”并不太恰当。许多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并没有务过农,他们只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不愿意从事低收入的艰苦工种,却并没有接受相应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没有成长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劳动者,求职同样面临很大的困难。随着落后产能的不断萎缩,能提供的低门槛的岗位只会越来越少,一个没有技能就寸步难行的务工时代,是摆在众多新生代民工面前的现实困境。
这种劳动力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的现实,将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掣肘,让众多企业和行业陷入长期“缺人”的困局,劳动者的自我提升遇到瓶颈,也严重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为产业升级造就合格的劳动力。过去,这个问题常常被理解为只要“提高工资”就能化解,但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一大批现代化产业和技术工人,这种全面的升级将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应当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发动更多社会资源去解决。
期待农民工的课堂多起来 2011-05-29 |
曲哲涵:该给第三代农民工起名吗 2011-11-14 |
培养“善的竞争力”是治本之道 2012-01-12 |
向 兵:中国电视,多点正能量 2012-08-31 |
唐 宋:“春天里”,流动时代的城乡交响 2012-11-01 |
敦 耳:语言交流畅通 权益才能保障 2015-05-08 |
中工时评:爱与尊重,农民工应当享有 2015-07-17 |
杨朝清:“干到干不动为止”背后的农民工养... 2015-08-05 |
“干到干不动为止”背后的农民工养老困境 2015-08-06 |
话题圆桌:像对待孩子一样关爱新生代农民工 2010-06-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