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要看见南京虐童案中的“大象”
赵查理
//www.workercn.cn2016-03-14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曾轰动一时的南京虐童案当事人李征琴,因故意伤害罪服刑半年后于3月13日走出监狱。孩子生母跪倒在李征琴面前痛哭:“表姐,我对不起你!”孩子也扑过去,3人在监狱门口哭作一团,李征琴哭着说:“宝宝,妈妈回来了。”

  本以为会低调落幕的虐童案,因为这一跪一哭,再次掀起舆论波澜。不少网友纳闷,为何亲子被养母虐待之后,生母却出乎意料地在镜头前行此大礼。被打成轻伤的孩子也跑过去拥抱失去监护权的养母。养母也是满腹冤屈,自述头发被服刑人员剪成短发时,边剪边哭边被训斥,“感觉自己变成了罪犯”。

  不合常理的表现,背后却是现实逻辑,即生母担心养母以后不再抚养孩子了,孩子摆脱基层苦难生活的捷径很可能就此关闭。对她而言,生存即正义,曾有过家庭暴力的更好的生存条件,也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困境强太多。这也是她在法庭上为养母求情,甚至后来起诉曝料人的逻辑。现在,有人说她三观不正确也好,说她斯德哥尔摩症发作也罢,她都会按照设定的道路走下去。简言之,民众原想通过南京虐童案,在家庭教育和家庭暴力之间建立一个尺度,让自以为是的父母们明白,不要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流毒,谁都不能剥夺孩子自由生长的权利。以此观之,所托非人。

  其实,这反而揭开一张长期笼罩在家庭之上的黑幕,即我们大都遭遇过父母如此对待,以及照猫画虎如此对待过我们的儿女。这一切发生之际,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实际上可能是长辈因为社会压力导致的恼羞成怒,孩子就成了拿来撒气的弱者。可以说,以家庭教育面貌出现的家庭暴力,就在父母的眼神里、嘴巴中、手掌心,包括精神虐待在内的诸多暴力,是躺在房间里的大象,人们在大象身边走过来走过去,却出奇地沉默。就像南京虐童案,各方也心照不宣地绕开虐待本身。显然,应该反思的不只是虐童,还有虐童后各方的奇怪反应。家庭为孩子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但在安全感和自我实现层面常入歧途,才有这些极端的伤害事件,以及独自舔舐伤口的沉默的大多数。

  或者说,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很多父母只挂了“虚名”,只会把所谓圣贤书上对家长有利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孩子,不听就打骂,让其重复自己无家教的悲剧。其实,养儿育女,家长需要一起成长,既要尊重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也要敬畏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长为自己的机会。养父在养母出狱后表示,希望能继续抚养孩子。我以为,此时应给孩子更多选择,即提供社会抚养和国家监护,而不是让他两难选择,这恰恰是保护未成年人最欠缺的一环。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指出虐童案背后一直存在的“大象”,而不是借浮光掠影的争论掩盖呼之欲出的沉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