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即使绝望也要敬畏法律
易国祥
//www.workercn.cn2016-04-08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北京酒店女子遇袭披露之后,电视、报纸和网络上涌出一波“支招体”:如《女生一定要看看,遇陌生人装熟人强行拖拽怎么办》等,女生要习点拳脚功夫,备防狼喷雾;不得已时,递上安全套;甚至强行把陌生人扯进来,不惜破坏他人或者公共财物等等。

  这仿佛是“轿车撞翻变道车”广受网民叫好的翻版,不同的是,那个变道车很符合民意地被撞了,而这名女性不可能重新走到同一条河里,按“支招体”补发霸气,以解怨气。

  撞翻变道车,支招受虐女,都是绝望的无奈。有两个前提:一是相对方是罪有应得,不容怀疑。二是包括交警、保安及服务人员,所有的第三方都不被抱有希望。

  但撞车者也存在着放弃合理避让而恶意报复的可能,“支招体”招法不乏侵犯他人和公共利益,并潜伏着可能比现实危险更大代价的付出。就如当年邓玉姣用刀捅死淫官,因防卫过当也曾引发争议。

  客观地说,道路安全不依靠交警,酒店平安别指望酒店,这是社会管理的全貌吗?也是这几天,那翻越秦岭遇险的24名大学生,是谁救他们及时脱险的?那常州段连环撞车事故是天外使者来救援和疏通的吗?

  从理论上讲,即使是“变道车”,也存在着“不可抗拒因素”:“行为不轨者”也可能真的醉酒,况且还有演打架双簧、蓄意坑人的案例。

  呼格无辜地被法律处以死刑,其父母家人才算处于绝境,他们似乎更有理由“以恶抗恶”,却耐心保留着对法律的希望,最终等来迟到的正义。相比较,在前车变道,在嫌疑人作恶面前,都算不上身临绝境,不至于要路权而不惜生命,为平安而不计代价地求救。

  当然,遇险主体很容易获得同情与支持,都是缘于无数人有过相同的体验,它消解了人们对管理系统的依赖和国家力量的信任,更不当旁观者为命悬一线的救命稻草。而这无不基于法制与规章在危机面前的一次次溃败。

  要人们重拾对法律的信心,不是靠人们在遭遇危险时硬撑,放弃必要的自救。调查处理女性遇袭案,事关抚平当事人的伤口,更要在举国关注面前彰显法治尊严,哪怕真相如“阴谋论”所言那样污黑,也不拖、不掩、不含糊,才能恢复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而不被“好心人”带到阴沟里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