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真相的捐助 也是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宋潇
//www.workercn.cn2016-12-0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 更多 |
众人协助弱势群体,彰显的是社会大爱,但爱心应该是预估风险前提下的理性操作,而不是盲目同情。
这两天,这篇题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都表达了对故事主人公——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的同情,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赠。然而,事件随后遭遇“反转”。有网友发文指出,罗一笑的父亲罗尔有三套房产,该事件幕后有营销公司助力。11月30日,深圳市儿童医院回应,患儿目前自付3.6万余元,不会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
虽然还不能将此事定义为营销,但毫无疑问,不少捐款者觉得自己的善意与信任受到了伤害。很多时候,人们很难分辨真实的求助者与打着公益旗号的诈骗者。
今年多起“反转新闻”与消费人性有关,比如“知乎女神”骗捐就利用了人们在社交圈里的同情心。面对一些求捐,有人若提出质疑,反而可能被积极捐款者批评“没有同情心”。将假公益、伪慈善推向神坛的是朋友圈,让它们摔下来的也是朋友圈。圈子是封闭的,但信息是开放的,缺乏的是自我分辨能力。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看到朋友圈里一些众筹或者募捐信息时,也会感到悲伤,表达同情,也可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量。但反反复复的“公益诈骗”,就跟“狼来了”的故事一样,谎言听多了,自然就让人不信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计成本、不管真伪地捐助,是否就能说明人性至善呢?我觉得不是,众人协助弱势群体,彰显的是社会大爱,但爱心应该是预估风险前提下的理性操作,而不是盲目同情。
在朋友圈做慈善,可以最大化地放大人性之善,但太多不透明信息导致真相愈发模糊。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公益诈骗的受害者,除了呼吁建立对个人求助的甄别与监管机制,提高自我辨别能力也是免遭欺骗的基本素质。否则,不明真相的爱心捐款,也可能对真正的弱势群体构成伤害。
编辑:张苇柠
张 剑:城管买谷歌眼镜为执法取证说明啥? 2014-04-22 |
免费午餐摆到美国 2014-06-19 |
大学涨学费,先晒晒成本账单 2014-08-21 |
堂吉伟德:“卖巾救女”:个人募捐如何善始... 2014-10-13 |
政府部门“躺枪”背后是对精准扶贫的期待 2016-01-06 |
政府部门“躺枪”背后是对精准扶贫的期待 2016-01-06 |
政府部门“躺枪”背后是对精准扶贫的期待 2016-01-06 |
上海姑娘江西男为什么能“红”这么久 2016-02-16 |
【大众话题】骗捐的后果可能是“一方有难、... 2016-06-03 |
骗捐的后果可能是“一方有难、八方旁观” 2016-06-03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