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15年“诚信面馆”的标本意义
张玉胜
//www.workercn.cn2017-03-07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间30多平方米的门面,除去灶台,只能放4张桌子,加上门前摆放的几张桌子,就是刘霞和朱五星夫妇所经营面馆的全部场地。2002年,他们在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街上开起了一家“没有收银员、顾客自助给钱”的诚信面馆。15年经营下来,朱五星夫妇用赚的钱养家,也在仁寿县龙正镇买了一套10余万的房子,“肯定是赚了,这得谢谢相信自己的顾客朋友们”。(3月6日《成都商报》)

  诚信需要一方率先敞开“信任”胸怀,但诚信并非只是一厢情愿的单边行为,而是需要彼此相向而行的互动。“诚信面馆”的经营模式不过是“源于人手不够”的无奈之举,但在无意间却成就了向食客伸出信任橄榄枝的破冰效应,并由此开启了诚信格局的延续。

  信任是难能可贵的金子,也是极易遭受伤害的易碎品,需要得到双方的悉心呵护与积极因应。“诚信面馆”能够延续长达15年的经营,不只得益于店老板与人为善的宽宏大量,即便是收到假币也不急不怒,更源自众多食客的积极捧场与自律自重。“那也太笑人了吧,朱老板信得过大家,我们也不能坏了朱老板的规矩。”几位食客面对“蹭白食”的不屑一顾,道出了“诚信面馆”15年不败的真谛。

  “自助给钱”为私念矫正提供机遇。围观“诚信面馆”15年,最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当时不给钱、过后来补账”的情形,用夫妻俩的话说是“数都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尽管店老板对此总是往“疏忽了”“没有人故意”想,但人们却难以排除对少数人会施以“有意而为”的猜疑。值得欣慰的是,这种自助给钱、店家不究的诚信氛围,给予了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悄悄改过的时间与机会。

  小小“诚信面馆”也许貌不惊人,但其延续15年的自助付钱,却透过食客们的行为自觉与口碑相传,无疑是为社会播下了诚实守信的宝贵种子。而只有随着人们能够不断经得起信任托付的正能量积累,才有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诚信回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