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赵 松:如何在喧嚣中守护书香
//www.workercn.cn2015-07-3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咖啡与书,常被喻为巴黎人的左右手。而就在前不久,曾作为巴黎文化艺术圣地之一的栀楼书店,在经营了66年之后,终究没能抵挡住实体书店不景气的浪潮,以关张告终。

  书店是法国人的精神文化地标。以栀楼书店为例,萨特、波伏娃、加缪等法国文学巨擘都曾是这里的光顾客。杜尚、毕加索、玛格丽特等艺术家们也都曾来此办展。而现在,这些文学艺术的核心地带却渐渐被冲散,甚至被奢侈品牌所取代。两年前,栀楼书店无奈搬到街道另一端,旧址则被租给路易威登。如今的巴黎,书店越来越少,高级餐厅和奢侈品店却如雨后春笋。老书店的关门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浮躁的印痕,丢失了一缕书香。

  圣日耳曼德佩区的城市中产阶层化似可部分解释桅楼书店被迫关门的原因。通常,繁华地段重建后地价及租金上升,会吸引较高收入人士迁入,并取代原有低收入人群。书店本就薄利,因房租高昂不得不被“圈出”繁华市区,看似一切都合乎市场经济规律,但却透着遗憾。

  书店寄托着情怀,是精神逗留的地方,也是文化认同的因素。在欧洲,书店可以被视为“小区文化”,是人们“家乡”和“文化”概念里很重要的一环。好书店是城市的“大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法国政府、出版商为挽救书店颓势也在努力探索。比如政府出资支持一些机构,它们可以向想要开书店的人提供补助金或者无息贷款;法语新书若是打折销售,即属触犯法律;建议限制书店房租上涨,图书行业为书商提供紧急资金,以及加强业界与政府的合作;出版商成功游说政府为电子书定价,以减少对纸质书的价格打压,等等。这些扶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法国纸质书销量下降的速度。

  当然,书店式微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书店发展,除了外在资金、政策的“输血”,更重要的是书店自身,坚守传统的同时朝着专业化、特色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方向发展。以巴黎最有名的莎士比亚书店为例,书店经营模式类似文学沙龙,顾客可以买书、借书、交换旧书,定期举办书友聚会,推介文学新人。这是坚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坚守灵魂与品质的培养。

  巴黎书店的兴衰考问人生:如何才是潇洒?乐于天价购买奢侈品并随潮流而换,还是走进精神港湾花点“小钱”买本书,静静坐下阅读,从中汲取受用一生的知识?

  有人说,一个城市是需要有“公共客厅”,作为一个荒凉大城市里的温暖小据点。书店能否在喧嚣中独守僻静,取决于是否有人愿意守护。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国度,还不至于和书香说再见吧!为了让后代还能兴致盎然地流连于书的海洋,守护书店或许是有意义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