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一带一路”,中国的新长征
【澳】陆克文
//www.workercn.cn2016-11-21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几天前,我去了一趟浙江义乌,参加一个国际论坛。这座古老的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殿堂之一。30多年来,义乌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3万名商人住在该地,密度是全中国最高的。

  两年前的2014年10月,义新欧班列首发。它从义乌出发,走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全程13050公里,是全世界最长的铁路之一,把原有的海运时间大大缩短。这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线路,作为起点的义乌因此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有所作为”的主要外交战略之一,是中国深度对外开放的新做法,是中国走出去新的长征。中国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比较优势,从政策协调、基础设施、贸易促进、货币流通、人文交流等五个方面,为亚欧非大陆以及附近地域提供国际合作共同产品,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并带动东亚和欧洲之间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的辐射区域,不局限于这些区域,会继续拓展。

  现在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世界对“一带一路”是这么理解的呢?

  第一,它是中国的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多边机构若把利益相关方纳入“一带一路”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来,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第二,它是双边的战略对接。把“一带一路”和其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是有用的。着眼未来,“一带一路”的可能合作对象包括:澳大利亚的“北部大开发”计划、韩国的“欧亚倡议”、东盟“互联互通规划”、欧盟的“融合计划”,以及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

  我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现在全球缺少经济发展动力。目前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如果用历史标准来衡量,是很低的,未来八九年可能还是很低。要想经济转好,提高增长率,一个合适的方针就是搞好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设施,从而支持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就是这样。基础设施搞好之后,经济发展才能继续下去。这个逻辑也应当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得到实施,这对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帮助。

  第二个原因很简单,我特别重视联合国,它对全世界贫困国家有特殊责任。众所周知,去年联合国批准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远景规划。如果世界各国缺少投资,这个规划很难执行出来。而“一带一路”可以促进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当然,中国需要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特别是讲好其积极面。最近,反全球化趋势增强,无论在“脱欧”的英国、大选前后的美国,还是法国、德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全球化的好处、自由贸易的益处,讲得不够,讲得不好,从而导致误解、偏见、愤怒不断出现,甚至成为主导民意的力量。“一带一路”建设,乃至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都要吸取这个教训。(作者是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