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改革的实质性脚步迈出去之后,其良好的制度设计本意,能否化为良好结果、让大众点赞,更多还要看它的准备、执行和监督水平。
近两年的全国两会,成了高考新政集中发布的特定时间。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发言,让大众了解了高考改革的最新动向:国家层面的鼓励性高考加分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削减63%;高校自主招生调整到高考之后进行,且每个学校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扩大高考国家统一命题试卷范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省份明年增至25个。
高考新政在“两会”上透露,无非是因为相比于其他领域,它更能牵动整个社会的神经;相比于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正在展开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而言,它最易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然而且慢。我们真的看懂了高考新政的意义,充分了解了它启动操作后产生的影响吗?也许并不。
要衡量这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是进是退、是成是败,核心指标有两个,即更有利于实现教育选拔的社会公平,更有利于实现多元化选拔,尊重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这也是整个社会期待通过改革达到的高考目标。
从上述目的或指标出发,眼下取消加分、扩大自主招生覆盖面、全国一张卷的改革措施,无疑有很强的制度设计针对性和合理性,值得嘉许。在许多省份曝出特长加分的腐败丑闻之后,在“奥数”已从发掘少数优才变成摧残学生的揠苗助长手段时,取消加分几乎已是必然。不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让高校和学生在人才选拔关口都有更多自主选择权,而不是一味地用分数排排坐,也是高考自主招生持续深化必然要走出的一步。收回各省份的独立命题权,回到全国一张卷,让同级异地的学生考试分数具有可比性,则是实现高校招生自主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些多少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高考新政,最快在今年夏天就开始实施。高考改革的实质性脚步迈出去之后,其良好的制度设计本意,能否化为良好结果、让大众点赞,更多还要看它的准备、执行和监督水平。
回顾一下高考方案的调整改革全过程就会知道,从全国一张卷到鼓励分省命题、给地方自主权,原本也是为了照顾省情市情、学生知识偏好的差异,减少不公平;正如当初的特长加分,也是为了多元选拔人才、鼓励兴趣特长培养的目标。后来沦为腐败手段、加重孩子负担的罪魁,错不在“法”,而在执行,在社会环境出了毛病。
新法甫立,很难完善。比如虽然没了统一加分,但随着自主招生的普遍展开,那些习惯了大一统、办学大同小异的高校们,在还没弄清楚如何招收到适合本校的生源之前,要在统一高考后极有限的时段里完成招生,最容易的做法多半仍是只看分数、看证书。比如“全国一张卷”后,在基础教育质量远未实现地区均衡的现实中,也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但无论如何,教育改革总要开步走。良法需要善治,抓好落实执行,密扎篱笆,是眼下的新期待。
京华时报:“综合素质”恐成高招新暗箱 2009-08-31 |
京华时报:“综合素质”恐成高招新暗箱 2009-08-31 |
曹 林: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应超越“掐尖”之争 2010-11-23 |
路早昆:高校自主招生 不妨借鉴“他山之石” 2011-02-24 |
晏 扬:绝不能让“自主招生”变成“自主寻... 2013-11-29 |
李光金:高考“品德加分” 执行需加点谨慎 2014-05-28 |
李光金:高考“品德加分”,执行需加点谨慎 2014-05-27 |
科教时评:异地高考不该带着户籍的“镣铐起... 2014-06-06 |
异地高考不该带着户籍的“镣铐起舞” 2014-06-06 |
徐瑞哲:高考新政的“靴子”该落地了 2014-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