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李劭强:“官员推荐考生”未尝不可
李劭强
//www.workercn.cn2015-04-2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4月27日,两所985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今年起,自主招生将从初审开始全程公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大并未强制要求考生提供推荐材料,但记者根据人大公示名单统计,超6成通过初审的考生,都有自己的推荐人或推荐单位。这些推荐人中,除以往经常出现的考生所在中学校长、老师外,还多了不少来自中国社科院、北大、人大、清华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甚至还有官员。(《新京报》4月28日)

  推荐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地选拔人才,那些能够获得专业人士推荐的学生,通常具有过人之处。但是,出于对推荐者诚信的担忧,以及对国情的选择性解读,人们在面对推荐制度时,又会多一些警惕,并且担心:一些考生是否会因为地域、学校、家庭等原因,缺少认识专家、学者的机会?一些推荐者是如实地推荐考生,还是把自己的声誉和推荐权当成一种交换的筹码?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

  所以,记者在报道该新闻时,着重提到了这样的案例:来自北京一高中的陈同学,除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金轩推荐外,更有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一官员的支持。在记者的判断中,这样的推荐是有些“新意”的:如果说,教授的推荐还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话;那么,官员的推荐能说明什么呢?是说明考生的能力,还是说明考生的社会资源?在网络的留言和跟帖中,人们对官员推荐也表达了强烈质疑。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这样的推荐就是一种猫儿腻。人们不明白,在高考自主招生的推荐中,官员凑什么热闹?

  既然,自主招生并没有严格规定推荐者的资格,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推荐自己中意的考生。只是,相对而言,专家、学者、教授的说服力更强一些,判断的眼光可能更专业些。事实上,不同行业的优秀者,都可以充当考生的推荐者,在未看到详细推荐内容的情况下,对官员推荐进行质疑,有些武断。如果这位官员对考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非常熟悉,为什么不能推荐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官员能不能推荐,而是推荐是否公正。

  要想推荐公正,就必须公开透明。

  首先,是机会公开。要避免让推荐成为少数学生可以享受的资源,因此推荐者越开放越好,推荐的渠道越多越好,这可以让更多考生获得推荐的机会。

  其次,是材料公开。不仅考生的材料要公开,推荐者的材料以及推荐的意见也要公开。一些推荐者之所以不珍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份,很重要的原因是,材料不会公开,不当的推荐也不会受到处罚。因此,在公开考生材料时,也应该把推荐者的信息予以公布,并在发生问题后,追究相关责任。

  有人担心,官员成为自主招生推荐者会存在内幕。其实,任何人的推荐都可能存在内幕,专家、学者、教授的素养未必就更高,尤其是在缺少制约的情境下。关键的问题不是质疑推荐者的身份,而是应该严格执行公开的制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