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师、乐团指挥罗天如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此案引发社会对艺考腐败的再次关注。但学生家长似乎见怪不怪,直呼“太普遍”。从“你知我知”到“熟视无睹”,艺考俨然已发展为一条完整的流水线,随之而来的是成熟的利益链。(6月8日《北京青年报》)
除了乐器之类的硬件投入之外,“艺术从娃娃抓起”的特性,更意味着投入将是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拜师学艺的软投入,同样相当可观。尤其是想要拜读受教于名师门下,自然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比文化课的学习,艺术学习的门槛的确相对更高。
如此看来,选择艺考的家庭,要承受更高的经济压力,要说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儿。至于考重点高校需砸百万,乍一看来令人咋舌,但如果真的把孩子从小到大的投入掐指算来,百万巨款恐怕也并不算个太过惊人数目。
不过,当艺考砸的百万,并非艺术学习上的投入,而是用于徇私舞弊、暗通款曲;而从乐团老师到艺考评委,再到高校的艺术权威,则构成了艺考道路上的一道道关卡乃至利益链。考生要想通关,凭借艺术天分和实力还不够,还需要层层打点,处处公关,艺考流程中的“通关费”,甚至有了明码标价,而为了迎合这一规则,更是不乏考生直接给业内权威送房、送车钥匙的。艺考背后还藏着如此大的“胃口”,的确不能不令人咋舌。
这意味着,对于艺考家庭来说,恐怕对于艺术学术的投入,顶多只能算是餐前甜点,想要铺平通往艺术殿堂的坑洼与沟壑,这无疑更加令人绝望。而另一方面,当艺考从对艺术的衡量与评价,沦为一条明码标价的利益链,更是对艺术本身无可挽回的戕害。
学艺很“烧钱”,从艺需谨慎,当然不失为善意的提醒。但这绝非“艺考利益链”存在即合理的借口。相反,艺考背后的腐败与利益链,本不该成为一种被纵容和默默接受的潜规则,无论是从艺术的归艺术来说,还是让真正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艺考“利益链”都亟待拆除。
周明华:谁是奥数妖魔化的真正祸首 2011-01-26 |
崇 轶:“学分互认”看上去很美 2012-02-24 |
邓海建:“超级中学”的成功为啥不可复制 2012-05-29 |
校服“开会” 2012-09-25 |
“史上最严”高考安检过不过分 2013-06-04 |
韩浩月:文化自信岂能靠“镀金” 2013-09-27 |
杨兴东:乐团走向市场,“金色大厅”才能走... 2014-03-11 |
胡印斌:公款催生的畸形繁华注定会凋零 2014-06-17 |
靠公款支持的演艺市场还能撑多久 2014-06-17 |
中国青年报:高考裸试利大于弊 2014-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