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高考期间,一封写给高考命题老师的信,意外蹿红网络。这位自称来自陕西阎良的农村学生自曝家事,痛诉自己“看到材料后,不知道如何提笔写信”。今年陕西省高考试题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作文题目大意是,女大学生举报在高速路上违反交规的父亲引发争议,考生可给女儿、父亲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中国青年报》6月10日)
这则作文题不仅引发了不少吐槽,还殃及网友@爱心菇娘,她被认为是作文“原型”并遭人肉,微博上被留下评论数万条。而据报道,她并非真正的事件当事人。被人肉的不只是她,还有重庆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等待”的原型。
在笔者看来,对高考作文的吐槽,带有很强的炒作以及不理性情绪,这种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可能误导高考作文命题改革,让命题者无所适从,也暴露出当前对待教育问题的理性思维缺失。
以农村生名义(那封信被改成很多中西部省市的农村生版本到处转发)吐槽这种作文题目,确实抓人眼球——农村学生家里车都没有,何来父亲开车违章?可是,这种吐槽除制造情绪冲突外,没有实质价值。近年来的考试题目,确实有偏向城市学生的倾向,比如谈国外游学,但这则作文题,讲的是情与法,不是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和父亲在高速公路驾车的经历。如果作文题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亲身经历,可能根本就出不了题。如单亲的学生,可以抱怨自己的父亲早已去世,怎么给父亲写信呢?
作文要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来谈自己的看法,这是基本常识。如果一名高中毕业生,连这也不能理解,那表明他们的思维太狭隘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很多人转发吐槽帖,也是在瞎起哄。至于人肉新闻当事人,更是奇葩,考题和新闻当事人有何关系?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朝材料作文方向转变,旨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这是一个积极的改革方向,可是,材料作文却遭遇学生缺乏思考能力的尴尬。今年高考作文,不独全国卷Ⅰ的作文,其他一些省市的作文也被吐槽。比如安徽和山东卷在网友投票中高居奇葩和难的榜首,甚至有网友称题目“看不懂”。其实,安徽和山东的高考作文题,从材料作文命题角度看,是不错的题目。安徽卷的材料大意是:蝴蝶的翅膀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因为有特殊的结构,在阳光下会显示出五颜六色。山东的材料提到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纠结错综的丝瓜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这两则材料,都给考生思辨和表达的空间,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念、想法,只要自圆其说,严密表达即可。可为何网友却称奇葩,看不懂呢?或许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应试命题作文中走来,习惯用命题作文思路看高考作文。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就是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以套题、虚构的方式,去应对高考作文。
对高考作文乱吐槽,制造阶层对立,总能吸引眼球,但是,这更是一种炒作,并不是理性推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分析教育问题,必须讲逻辑和常识,如果胡搅蛮缠的吐槽和气急败坏的人肉都能得到喝彩,这就需要思考:我们的教育培养了怎样的人,他们有无独立思考能力,是否有说理的意识?
新华网:高考作文命题何以总“大而化之” 2009-06-08 |
新华网:高考作文命题何以总“大而化之” 2009-06-08 |
单士兵:高考作文引领考生尊重常识 2010-06-08 |
陈振凯: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 2012-06-08 |
胡乐乐:“高考体”拷问作文评分标准 2012-07-03 |
高考作文问题时空里的致青春 2013-06-08 |
陆文江:高考作文问题时空里的致青春 2013-06-08 |
洪信良:教师与学生一样渴望解放“童心” 2013-06-09 |
吐槽作文题年度欢乐宴 2014-06-09 |
张敬伟:舆论场的高考作文秀当休矣 2014-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