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陈甬沪:建科创中心,别忘了培养“学徒”
//www.workercn.cn2015-07-1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到香港去了一趟,对香港的就业招聘有了全新了解,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学徒”二字。

  比如某飞机工程公司的招聘,对飞机维修员,无论是航机零件,还是航电检修都必须参与学徒事务署注册认可之学徒训练计划。学徒按不同工种规定相应培训时间,很像我们熟悉的“3年萝卜干饭”。又比如某电梯集团的招聘,称实行四年学徒制,四年内学徒会被调配到不同部门,以得到更全面的实习机会,包括新安装、验机、保养、翻新及维修;四年完成学业者,能成为升降机及电扶梯技术从业员。从业员晋升路径:学徒、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助理监督、监督、分区监督;或:销售代表、培训导师、保养工程师、稽核工程师、注册工程师。

  如果说机械制造削铁如泥、凿雕研磨,其精巧精密、润滑和谐需要车、钳、刨、刮、镗等基础技法的传授,那么,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是否可无师自通呢?某商业公司招聘营业员,要求有一至二年以上零售业经验,无经历者须在职培训一至二年;某大型酒店招聘,学徒工二至三年不等,满师后可逐级晋升大工、中工、细工等。

  几次在港采风,所涉技艺或服务领域,感觉修理工有技术功底,营业员也多从质量、用法和性价比上推销,总之,职业或专业水准不低。有专业人士表示,依赖于“艺徒培训”,在香港,学徒工掌握本领往往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特技或开发能力的带教,成了提升专业技术与职业水平的摇篮。而当地也十分重视学徒制度的法治化,从1982年以来每隔两三年就修订一次法律,强化对学徒之培训。

  上海工业化水平高,当年也依赖于就业人员的梯队式架构,比如初中毕业无论进工厂,还是去商店,拜师学艺当学徒是必经“程序”;中专、大专生也有专人带教的实习期。当时拜师学艺是青年人成才的主要通道,而且被社会及大多数家庭所认同。正是基于学徒制度,上海在上世纪50、60、70年代及80年代初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徒工,资料显示,当时上海每年学徒的总数,约占企业职工的四分之一。学徒传承中,许多佼佼者日后成为享誉全国的“上海师傅”或“星期日工程师”,他们不仅为上海名牌产品的创造与品牌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乡镇企业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年轻人利用所学知识,利用前瞻性“思维”,进行“平台、业态、模式”等创新创业,为市场财富的实现在时间、空间、方式、路径及倍率增长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传统型产业的创业,特别是直接或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第二产业、行业或企业,还是需要有“拜师学艺”过程,这也是提升市场应变或竞争能力所需。目前一些企业产品或服务与标准总差一口气,被用户或消费者所诟病,看似生产水平低,创新能力差,实质是技术技艺缺乏。许多企业急功近利,不执行国家有关学徒培训的规定,还造成事故多、质量低、效益差等恶果。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重新审视学徒制度。在这方面,不妨借鉴工业4.0先行者德国的经验。德国是世界上执行学徒制度比较严格的国家,每年训练出来的学徒人数达150万,约超过65%的年轻人是从在职训练开始事业起步的。

  事实上,我国内地学徒培训是有传统的。改革开放后,1996年还修订编制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规定各工种的学徒期限等要求。然而由于缺乏监督与评估,执行情况很不理想。在这方面,上海可以先行先试,完善学徒培训制度。通过高新技术技能培训、名师带徒活动,为建成科创中心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这不仅关乎技艺传承及创新水平效率、效益与效能的提升,更事关社会财富创造的质与量,及民众乐享的广度、深度与厚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