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 ,以 “重新发现儿童”为主题的梅岭小学西区校“新儿童教育论坛”暑期培训举行。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新学期儿童哲学课将成为梅岭小学西区校的必修课。(7月23日 《扬州日报》)
消息一出,立马就有人直摇头:哲学这么高深莫测的学问,以小学生的心智哪里学的进去呢?但依我来看,非也非也,此举正是教育观念的进步。
要想探讨哲学适不适合小学生,先让我们回归到何谓哲学?很多人误以为哲学是象牙塔里的东西,认为哲学经典晦涩难懂,对普通人遥不可及,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偏见在于他们将哲学的含义狭隘了。哲学,追本溯源是谓“爱智慧”,它是一切学问的源头,更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高屋建瓴地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何谓善,何谓恶”,这些命题都是值得每一个人深入思考的,而这只不过是浩瀚哲学体系的一隅,可见哲学内涵有多丰富,多引人入胜。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源于惊异感”。对世界充满好奇是学习哲学的先决条件。小学正是充满想象力的年龄,他们好奇、追问、不满足于大人们给的现成答案,这恰好让他们极其适合学习哲学。
在哲学的教学上,老师不应该是一个传教者,而应该是一个启发者,他鼓励着任何一种经过认真思考过的想法。因为真正的哲学并不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而是永远带人走进问题。所以一个人如何思考、如何对哲学追问正是在打造自己的哲学体系,更是在建立一个独立坚实的人生观,这不正是我们所呼吁的独立精神么?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尼采说,成为你自己。对于正在树立价值观和培养个人人格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哲学无疑能让他们拥有更加自由、思辨、独立的个体意识,这将令他们受益终生。
在小学开设哲学课的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引导。不少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害怕本应教会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哲学又在应试教育下“变了味”。例如带着学生读那些晦涩难懂、不适合他们年纪的哲学著作,又或是死记硬背一些哲学史,最要命的是考试时候必须交出毫无发挥空间的“标答”。这些教育方法无疑背离了哲学学习的初衷,压制了学生的哲学思维。
所以,开设哲学课必须要明晰一个思路:对于年龄尚小,人生阅历缺乏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哲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哲学思维,而非记背哲学观点。前者代表着独立意识、思辨能力,而后者仅仅是工具性的知识。
正如一句很俏皮的话所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让哲学思维和哲学追问完全融入到学习者的生活中去,这正应该是该小学努力的方向。
乔新生:从“文科傻妞”谈大学的选择 2012-07-02 |
民生视点:马云为何鼓吹“读书无用论”? 2012-11-18 |
马云为何鼓吹“读书无用论”? 2012-11-18 |
沈阳日报:文风好才能“入眼入脑入心” 2013-03-18 |
钟 声:人权对话要有建设性 2013-06-20 |
朱昌俊:学生守则就是要“一切从孩子出发” 2013-09-17 |
看台声音:世上本没有“神童” 2013-11-02 |
小学生毕业赠言“为人民币加油”雷人吗 2013-11-26 |
纵是作秀亦欣然 2014-01-17 |
残酷的高尚,请谨慎赞美 2015-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