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堂吉伟德:大学生体质倒挂需要补齐导向短板
堂吉伟德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15日在湖北宜昌正式发布。《报告》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作为其中一大看点,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例如多项运动项目显示,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8月16日《中国新闻网》)

  从已经有的信息来看,大学生体质不如中学生的倒挂,已然存续了多年。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2011年9月2日共同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原本应处于体质黄金期的大学生,何以反倒变得弱不禁风,原本学习任务更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的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其间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扩招之后的场地之限,也有教育部门对三四年级的体育课没有要求有关,更跟学校和学生跟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有关。当学校不愿安排体育课,甚至取消必要的运动会,当体育课被其他课程所取代或者占用,学生体质下滑就难以避免。因而,解决导向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也正是因为此,体育分数纳入中高考的范畴就应运而生,并将考试这个指挥棒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相反,大学生的体育工作却处于相对松散和自由的状态,由于没有相应的约束和导向机制,使得学校对此重视不够,学生更是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他们宁愿把体育锻炼的时间,用来谈恋爱、上网、喝酒等“不务正业”,也不愿意为了增强自身的体质,而去参加各种规定或者自选的体育活动。2014年,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理工分院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七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体育锻炼,他们对手机依赖的程度越来很强。

  年轻一代的体质下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个人而言,易疲劳,易生病,难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于社会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工作持久力不强,效率不高,最终拖累国家发展。体格和体质作为重要而宝贵的无形资产,需要获得系统性的支撑和制度性保障,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意义上来。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大学作为人生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对于体格和人格的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因而,让大学生从“宅男宅女”的状态走出来,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培养成一种意识,是大学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体现。

  基于此,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把大学生体质测试与毕业证挂钩,可以说是对大学生体育导向的一次有效纠偏,并以强制性而逐步培养自觉性。其实,大学生体育挂钩毕业证在国外早成惯例。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学生要想拿到该校的毕业证书,必须通过100米的游泳测验,谁都不能例外。因为国外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那便是没有好的身体,其他的素质都没有施展的机会。反观国内,当类似的做法被沿用之后,“体育纳入高考难治弱体病根”、“或出现公平性偏差”、“或谨防应试教育误区”之类的论调却不绝于耳。学校教育的导向尚可纠偏,公众的认知偏差,或许才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