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农村老师收入差、地位低的尴尬现实使少年们不断强化了读书无用的逻辑,少年们眼中的读书有用与否的逻辑被直接换算成现实的经济收入和地位。“他们在我们面前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他们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其实傻得很。这个社会成功就是看你钱多钱少,说那么多也没见他们赚多少钱,还总是自以为是地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说实话,他们每天赚的钱还不如我们村里出去给人做‘刮大白’的赚的多呢,他们一天在学校里‘装’的多累啊!”云乡学校九年级男孩叶顾这样描述他们的老师。(8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这位博士后三个月的乡村教育调查,把乡村学生的厌学情绪、看不起老师、偏执地认为读书无用论推向了极致。可是,笔者认为这位博士后,仅仅用三个月的乡村教育调查,就斩钉截铁地得出上述结论,虽称不上危言耸听,但未免还是太过于草率了。
首先,既然是乡村教育调查,调查对象就应该科学而全面。可是,这位博士生的调查对象,给大家的直观印象——好似全是不学无术、极度调皮厌学的“坏学生”。既然有极度厌学的所谓“坏学生”,那么,与之相对立的必将也有极度热爱学习的“好学生”的种种思想与表现,那么,试问,这位博士后在自己的乡村教育调查中却只字不提呢?仅从调查对象的缺憾与不完整,就自以为是草率地下定论,不但没有说服力,而且其真实性与科学性,也就很值得怀疑。
其次,这位博士后的乡村教育调查,一味地拿教师的收入低、社会地位差,进而鼓吹和佐证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来说事。在笔者看来为改变乡村教师窘境,进而提升乡村教师待遇鼓与呼,本无可厚非。但如此拿收入低,就来佐证“读书无用论”,很显然,这位博士后的乡村教育调查的认识和逻辑不但出现了偏差和错误,而且其以教师的收入和地位来衡量乡村教师的价值其本身就是“很功利”的评价标准。根本不值得推崇和采信,然而,这位博士后的调查结论却再次大肆熏染而津津乐道。在笔者看来,乡村孩子之所以产生厌学、读书无用论的偏执认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成人世界给他们造成的直接影响和宣泄所致。
最后,其实,每个学校都不乏有厌学、不爱学习的学生,甚至破坏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胡作非为。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与气氛。然而,这位博士后的调查结论,进仅仅以某些调皮学生的个别行为,就认为乡村教育的失败与不堪。很显然,有小题大作——拿鸡毛当令箭之嫌。
诚然,不可否认,由于乡村教育的落后,再加上乡村家庭教育的缺位与缺失,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但面对如此情形,无论是作为前去调研的调查者,还是作为乡村一线的教育者。人们更想看到的是,他们为此做出的行动与付出,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和抱怨。然而,这位作为调查者的博士后,只是一味地揭露所谓“乡村教育问题”,却没有半点积极建言与行动。其实,说到底,也是一种调查结果的“遗憾”与“失败”。
庞自立:信访“通”,社会才能少些“痛” 2011-09-26 |
快评论 2012-05-17 |
扬子晚报:“实名制”不能增运能 “四不准... 2009-01-19 |
扬子晚报:“实名制”不能增运能 “四不准... 2009-01-19 |
快评论 2014-06-20 |
快言快语 2014-08-05 |
快言快语 2014-09-30 |
火车运汽车估计走不远 2014-09-30 |
论文买卖 2014-10-28 |
班主任需要“全程随班办公”吗? 2014-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