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李 云:莫让学术尊严裸奔
//www.workercn.cn2015-08-21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由于内部调查显示论文的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决定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从公布的资料看,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撤回论文是一种负责任行为,体现了学术尊严、学术权威与学术严谨。相对于刊发之后的负面影响,撤回显然是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论文“见光”的机会,此举有利于纠正学术不端。而相较之下,国内一些期刊直接或变相采取“收费发论文”,“利”字当头,让学术尊严“裸奔”。在这一点上,德国该出版社的做法和背后所秉持的学术信念与原则,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出版方,莫要摆错了自我定位,把好学术论文的审核关,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堵塞学术造假的制度漏洞,宁缺毋滥,粗制滥造的文章不能发,拼贴抄袭的文章更不能发,这也是对当前学术创新的一种倒逼。

  也许,有些涉事论文会有点“冤”,因为源于同行评议报告的造假。不排除涉事论文本身质量是过硬的,但是作为论文评审制度之一的同行评议,“存在即合理”。既然“不做贼”又何以“心虚”?真金不怕火炼,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必备路径,而在程序上做手脚,甚至弄假成真,只能是弄巧成拙,给实体正义带来伤害。吃一堑、长一智,如此“走捷径”必须停止。而对于纯粹的劣质论文想要蒙混过关,更是“当头一棒”。

  “以论文论英雄”存在先天不足。实话讲,评价体系中的“论文崇拜”现象很严重,与职称评定等相捆绑,让很多学者“欲罢不能”,痛苦不堪。莫让学术尊严裸奔,让学术论文的价值回归,当从松绑与减负开始,最大限度地剔除其依附价值。

  ■我来打酱油

  @尘世何处潇湘-m:论文造假体现的是学术失德,更是社会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最应严肃真实的学术研究都在弄虚作假,最终导致的是对整个社会诚信的伤害与对严谨求实态度的打击。

  @生活不是买卖:说到底,国人论文造假屡屡“闻名于世”,是一种无奈。毕竟对不少人而言,他们需要的是论文,而不是科研,再加上没时间、没精力去捣鼓,根本就写不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造假的话,咋办?如今,看一个学者是否成功,就看他在什么杂志发表论文,这种畸形的“评价标准”,才是造假的根源!

  @落雪怎无痕:自从发表了一篇专业论文后,就不断接到杂志社约稿,一般只要付钱就给刊登,虽然牌子叫得都很响,内容却浅薄苍白,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过只要能过职称评定这道坎,相信许多人都会乐于接受。几百块就能搞定的事,谁还愿意投入巨大精力去搞研究啊,但是长此以往,“学术”一词将意义不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