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王 洪:从儿童文学“老气横秋”说起
//www.workercn.cn2015-11-17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上周举办的第二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在参评作品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真正叫得响的新人新作依然不多,长期占据畅销榜前列的还是一些50多岁的老将,作品存在模仿痕迹,有同质化趋势,原创能力不足。(劳动报11月13日)

  这是值得警示的事情。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文学的创作,关乎青少年的成长和阅读质量。近10年来,我国少儿读物出版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年出版童书6亿册左右。去年一年,某图书电商的童书销售量为1.1亿册,销售码洋23.2亿元,但国内畅销的童书作者,依旧是“老面孔”占主流,秦文君、梅子涵、沈石溪、杨红樱、郑渊洁等儿童文学作家,长久占据畅销榜,这次获奖的,50岁以上有3人。尽管有数位70后作家获奖,1位90后作家获奖,但作品知名度有限,真正让现场一阵躁动的,依然是那些老将。

  对比当下网络文学作者的年轻化,儿童文学作家的“老龄化”,是一个普遍问题。市作家协会近两年吸收的会员,几乎鲜见儿童文学作者,形成对比的,却是网络文学作者的逐年增多和年轻化趋势。而儿童文学创作偏偏需要童真的情趣、创新的活力、丰富的想象力,汲取当今科技的最新元素,才能吸引青少年读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开发青少年群体的智力和智慧,这其中恐怕和年轻并非没有关系

  分析当下儿童读物的情况,国外绘本的热卖,我国儿童读物在选材、色彩、想象力方面与之的落伍与差别都十分明显。网上绘本排行榜上,前10名都是外国作品。今年陈伯吹5部年度绘本奖项中,3本给了外国作品,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和美国,1部给了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只1部,也说明这个问题。

  笔者曾和沈石溪等一些儿童文学名家聊过,为何现在缺少儿童文学作家?回答是这一方面过去对儿童文学创作的不重视,现依然缺少扶持儿童文学创作的“土壤”“生态”条件,另一方面,儿童文学的创作也要深入生活,了解儿童读物特点,需要作者把心放进去构思作品作,把故事编的合情合理、生动有趣、不拘一格和有亮点,才能获得出版社和市场的认可,但现实情况却存在很大背离。

  面对儿童文学作家的“老面孔”和青黄不接,应花力气大力培养年轻的儿童文学作者,扶持儿童文学新人新作。新闻出版机构既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新冒出来的儿童文学作者,尤其是青年儿童文学作者,可借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青”做法,启动儿童文学作家“扶青“计划,甘当推手,去培养更多新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应打破常规,邀请擅长其它题材的作家,还包括邀请院士学者和广大的科普教育工作者,加盟到儿童文学创作中来,为我国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创作更有品质的儿童文学作品,提供无愧这个时代的儿童文学精品佳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