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安全问题不应成为教育压力最大的问题
岳乾
//www.workercn.cn2016-03-10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联组会上,针对当前教育界种种问题,教育部长袁贵仁坦言“现在教育部压力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3月9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在校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校园欺凌、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以及针对学生的暴力伤害事件往往有之。学生安全问题屡屡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家长、校方抑或是管理者均视学生安全为重中之重。教育部长“教育部压力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的陈述即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所发出的。

  表面上看来,教育部长的这一番陈述有其合理的现实关切与明确的问题指向。但细细想来,却又令人疑惑丛生。安全问题确实是基本的问题,因为显而易见,没有基本的安全,其他的一切都可免谈。但作为教育机构,或教育管理机构,如果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保障安全上,或者大部分精力被安全问题掣肘,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教育机构,或教育管理机构,其本职工作是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民众构建更科学的教育环境。他们的关切点,应在现有的教育形态是否契合社会实际,现有的教育供给是否满足民众所需,并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改进教育质量,提升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简言之,对教育机构或教育管理机构来说,最大的压力应该在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构建更良性的教育环境上,而不应该在基本的安全问题上。

  笔者在此并非质疑教育部长的陈述,而是认为,安全固然是民众的基本需求,但在满足安全这一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民众还有更高的需求,如教育需求、文化需求等等,而教育机构正是为满足民众的教育需求而设。所以就此而言,一方面,安全保障应该在教育行为之先即已完成,或者基本完成。在此前提之下,民众进一步满足教育、娱乐等精神性需求。而在接受教育服务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固然仍需要保障安全,但其重点应在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上。另一方面,个体的安全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安全环境,而安全环境应由全社会共同营造而形成,需要良好的治安环境、公平的法治环境、安全的生活环境、理性的家庭教育来共同支持,也就需要立法、司法、行政、家庭、社会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构建。同理,安全事故发生,责任也不应仅仅由教育部门来独自承担,而应向参与社会安全环境建构的各个部门问责。

  但如果安全问题成为教育机构或教育管理机构压力最大的问题,那就说明应在教育之先就已形成的安全基础没有形成,应由社会共同构建的安全环境缺位,安全保障责任主要压在教育部门的肩上。这导致的后果就是,教育部门将精力大部放在维系基本的安全保障上,为安全问题而疲于奔命,本应为提升教育质量的资源被挤占,教育服务就此很难得到真正的改进与优化。甚至为了防止理论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者为了防止可能仅在有限个体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因噎废食,取消一些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必要的活动,这样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屡有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管理者而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不出安全事故、安全问题上,方是现实的为官之道。

  实际上,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教育领域,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所体现。比如在医疗卫生领域,病人家属医闹、伤医事件时有发生,迫使许多医院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应付突如其来的危险,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又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人员从业的积极性。

  想必教育部长在坦诚“教育部压力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之时,其内心也是苦不堪言。但教育部长的陈述透露出的问题,尤其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