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培养人才不能揠苗助长、搞博士教育“大跃进”,但也不要盲人摸象、自欺欺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不断优化结构,统筹协调本科、硕士与博士教育,提升国际竞争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强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就在去年底,教育部还专门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双一流”目标,是社会的共同期待,更是国家的发展共识。
实现“双一流”目标,就要坚持特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要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既要善于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尊重自己的高等教育文化和环境,不能缘木求鱼、照猫画虎。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军工院校,北京理工大学肩负强国、强军的重任,在“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围绕人才培养中心,秉承“延安根、军工魂”,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更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能单纯迎合指标体系而影响履行使命和担当,不能削足适履、邯郸学步而失去自我。
实现“双一流”目标,就要优化结构。比总量扩张更重要的,是结构优化。比如说,我曾对“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的说法提出质疑,统计口径的问题暂且不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更重要的是高层次拔尖人才的比例,因此,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还有待科学发展,使得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也就是说,培养人才不能揠苗助长、搞博士教育“大跃进”,但也不要盲人摸象、自欺欺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不断优化结构,统筹协调本科、硕士与博士教育,提升国际竞争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都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强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促进我国早日进入“人才红利期”。
实现“双一流”目标,就要保障质量。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教育质量反映着教育活动水平的高低与效果的优劣,是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的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要求高校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体系完整、层次合理、结构科学,每一所高校都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防止千校一面“同质化”,避免盲目攀比“一窝蜂”,以高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
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的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都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都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都要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建功立业。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尹于世:大学应传承博雅坚守精神高地 2011-05-26 |
文汇报:重视在线教育的革命性意义 2013-05-03 |
朱庆葆:优良精神与现代制度成就一流大学 2014-04-14 |
董洪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变”与“不变” 2015-10-22 |
熊丙奇:建设一流大学要有科学评价体系 2015-11-06 |
光明日报:脚踏实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15-11-13 |
建设一流大学要有科学评价体系 2015-11-10 |
陈 骏:遵循教育规律 扎根中国大地 2015-11-17 |
孙其信:农业大学如何实现世界一流目标 2016-01-07 |
任天佑:向网络要教学战斗力 2016-01-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