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摸底留守儿童数量更要看到“人”与问题
朱昌俊
//www.workercn.cn2016-03-28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3月26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在天津大学一场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研讨会上透露,我国今年将首次摸清留守儿童底数。留守儿童问题已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一直缺乏权威数字。倪春霞表示,此前使用的都是估计的数字,民政部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决定今年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帮扶。(3月27日澎湃新闻)

  其实,近期国家民政部长李立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了,今年上半年将开展一次全面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把情况搞准,底数摸清,引导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实行精准关爱和保护”。近年来,6100万留守儿童这一说法已广为人知,但严格说来,这一数字并非源自主管部门的专项统计,而是妇联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所得出的结论,所以其精确性当然还有待提升。

  准确掌握留守儿童数量是精准帮扶留守儿童的一项基础工作,无论是确保精准扶贫的效率,还是为决策提供信息参考,都十分必要。还要看到,目前对于留守儿童的具体数量其实也不乏争议,有专家就估计我国留守儿童总数应在1亿左右,其中包括约3600多万的流动未成年人。最近有媒体发表的中国留守儿童报告,更指出当前已出现了代际留守轮回的问题。种种情况说明,决策部门对于留守儿童数量有一个更为精准的摸底,实属必要。更为重要的是,由民政部、教育部等多个国家部门进行专项调查行动,所体现的对留守儿童群体救助的行动价值,也不啻为具有信号意义。

  当然,数量摸底不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全部,它只能说是精确扶持的第一步。事实上,相较于数量上的模糊,对于留守问题,当前社会最缺乏的恐怕还是对于这一群体真实生存状况的准确感知。换言之,要准确了解留守儿童的数量,全社会特别是决策部门,更要看到留守儿童数字背后真实的“人”与问题——不只是留守孩子所遭遇的问题,还应包括留守现象背后的家庭和社会成因。

  有人早就不无担忧的指出,当前对于留守问题的关注已出现了一种标签化现象。比如将留守儿童与“问题儿童”等同,这种标签化的称呼,其实在客观上加剧了留守儿童与其他一般孩子的身份认同隔阂,既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将遮蔽更多的“留守问题”。而当前留守儿童所受到的一些公共关注,也多源自于一些极端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若只看见“新闻里的留守现象”,将难免令更多的生活在真实生活的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困顿、所思、所想、所需被选择性忽视甚至是遗忘。对这一切的纠偏,显然需要让全社会看到中国留守儿童真实的生存全貌,而不只是新闻中“浮光掠影”的镜像与一个干瘪的数字。而这些已然是数字摸底之外,迫切需要呈现的留守儿童信息。

  留守现象作为一种转型期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注定需要过程。因此,我们今天谈解决留守问题,实质上有着两种需要同时兼顾的问题面向。一,对于既有的留守儿童,如何在公共救助层面,从物质帮扶到心理关怀上,弥补他们应有的公共权利,这显然需要一套有效的救助体系与制度的确立;二,则要从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与改革层面,着眼于留守儿童数量的减少,正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到的,到2020年使农村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它需要的是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与户籍政策等阻碍家庭“团圆”的制度壁垒。

  只有关照到“人”与“问题”的数据统计,才能具备足够的公共温度。希望这一轮对于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能够真正实现国家层面对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一次真实的窥探,和对留守问题的真实发现。而它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应该是停留在对数据的掌握上,而是从数字中凝聚社会解决留守问题的共识和动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